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从《陋室铭》看常德文化对我国历史文化贡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71 浏览:17176
论文导读:
[摘要]《陋室铭》全篇仅81字,但其艺术魅力与历史魅力在经历了1200年后仍不见其衰颓之势,以至于乳臭未干的稚童在无法理解其艺术魅力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背此篇了。本文将以《陋室铭》中的常德印记以及常德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记为研究对象来探索从《陋室铭》的创作看常德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贡献。
[关键词]《陋室铭》 常德文化 中国文化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75-01
《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所作的一篇短文,其中所参悟出的传统中国式哲理与朗州独特的地理风貌、民俗人情紧密联系,可以说从朗州文化中可以折射出一部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可以说朗州文化中的某些精华代表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走向。

一、《陋室铭》中的常德印记

刘禹锡被贬至和州时,其和州的县官很不待见刘禹锡,让刘禹锡三迁寓所,以至于最后的住处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刘禹锡为了以示反抗,遂作《陋室铭》,请人刻于碑上,立于门前。《陋室铭》宣示着自我不畏物质贫苦,不惧小人陷害的高雅志向,他以其傲然独立的慷慨情怀释放着自己的不满,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向往。在《陋室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刘禹锡浪漫洒脱、不畏艰难的豪飒之气,同时我们也能在其当中发掘出常德印记,可以说常德中的一草一木都深深扎根于刘禹锡的体内,即使后面的仕途充满坎坷,常德留给他的,也能让他终身受用了。
《陋室铭》文起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笔下的山指的就是德山,海拔不高,不到400米,但德山在当地,甚至于全国都是声名显赫的。德山是中国佛界的“第五十三福地”。德山有千年古刹乾明寺,有得道高僧宣鉴禅师,以及由其发扬的佛法——德山棒。同时德山是屈原“朝发枉渚”之地,并在此酝酿创作了《九歌》。仙则是指距今有4200年的善卷先生。善卷先生来到德山后,励精图治,以德施教,开化民众。五帝中的尧舜禹三代帝王,均是不远千里前来请教治国方略,舜欲禅让天下于善卷,善卷不受,隐于德山,不现于世。所以常德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
水则指的是常德的母亲河——沅水。沅水发源于黔东南,流经黔湘两地,至德山后,入洞庭湖,从云贵高原走来,蜿蜒连绵1000多公里。沅水历史上就是一条政权沟通云贵川大西南的大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西南地区向朝廷进贡的驿站。王昌龄被流放黔阳走的就是沅水之路; 在王明阳的全集中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沅水的诗。沅水是挟武陵、雪峰之雄风,含云贵三苗之悠远,腾涌不息直扑八百里洞庭之怀的长龙。“有龙则灵”的“龙”应是指沅水流经德山孤峰岭下老龙潭里的“龙”。“德山下,传有白龙蟠伏于内,其底与山上之白龙井相通”。在朗州(常德)当地民间有数种关于“老龙潭”里白龙的传说。尽管是传说,但是传说中的文化内涵也是相当丰富的,如若没有这种传说,刘禹锡也很难写出这么脍炙人口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短篇了。
总之常德独特的地理地貌、人文传说对于《陋室铭》的写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须知,这些史实和史诗中的具体物象更能够引起作者的创作思绪,因为刘禹锡能将这种具体的物象转化为某种具体的文化内涵,从而彰显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二、朗州文化中隐射出的中国文化

全文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这句话的内涵在于指的是再其貌不扬的事物只要是有内涵有底蕴,它也比那些徒有其表的东西可贵。所以山不在高,关键是住在里面的人,水也不在深,关键是水是否有灵性。
在起兴之后,则是作者要阐述的关键所在了,所以作者写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情怀和价值取向,这种取向不是追求功名利禄,不是追求声名显达,而是表现出作者在穷困潦倒时以精神食粮作为支撑的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这种价值取向也是一部分传统士人的价值取向,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精神。“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彰显的则是刘禹锡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不愿与小人共处一处的高然傲桀的清高特质,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是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的一个延伸和彰显,一方面刘禹锡毫不留情地讽刺着那些得意小人,同时也宣扬着刘禹锡的高洁伟岸的品质,在刘禹锡看来,士人可以失意落魄,穷困潦倒,但是不能丢掉自己的志向和德行,这是作为一个人自该拥有的底线,在调素琴、阅金经的悠然自得中笑看风云,这也是刘禹锡的为人处世态度。
在这个基础上,刘禹锡继续表明自己的处事态度,所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禹锡把自己归入孔明、杨子云一类,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总之,我们可以窥探出常德对《陋室铭》的写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陋室铭》从《陋室铭》看常德文化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贡献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中显现出的常德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分支,构成了深厚丰富的中国文化,仅就这一点,《陋室铭》可以确定其难以撼动的名篇地位。
责任编辑:张丽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swhlw/lw38509.html上一论文:关于的简论瞿秋白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