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小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659 浏览:33594
论文导读:雕刻在学生记忆的深处,成为他们数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案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呈现刘徽割圆术的伟大成就,引领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程,丰富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拓展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周长越接近圆的周长,正多边形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越接近圆
摘要:数学学习追求的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教师的观念只有从数学学科中跳出来,走向数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因此笔者认为: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载体,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深思
1992-7711(2014)15-035-2

一、让“历史”彰显数学文化底蕴

说起数学文化,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数学史,古老的数学文化是数学文化教育的独特亮点。数学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案例回放】 《圆的周长》
师:“周三径一”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想去了解吗?
刘徽的割圆术。
师:(播放课件)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图形?
生:圆。
生:正六边形。
师:正六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几?
师:注意观察,现在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2份)
师:正十二边形的周长与正六边形的周长相比,谁更接近圆的周长?
生:正十二边的周长更接近圆的周长。
师:如果继续分,得到二十

四、四十八边形,又会是怎样的?

……
师:那么,正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越来越近——(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多媒体显示:刘徽用“割圆术”求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计算到正九十六边形,得到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

3.1416。

【精彩点击】
人类发展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的演变,给后代积淀下厚实的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小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数学文化,翻开历史的长卷,古今中外的文化史实有如一颗颗亮灿灿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廊上,令人目不遐接。这些宝贵的财富理应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雕刻在学生记忆的深处,成为他们数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案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呈现刘徽割圆术的伟大成就,引领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程,丰富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拓展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周长越接近圆的周长,正多边形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越接近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感受极限思想。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程的活动,是一个领悟数学思想策略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科学精神的过程,是一个感受、欣赏数学文化的过程。这样的数学史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展、情感境界升华,学生的感受更丰富了,认识也更全面了。

二、用“美学”展示数学文化之美

数学的美是体现数学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价值,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数学所特有的理智美,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数学的美。
【案例回放】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表现真出色,想挑战计算器的极限吗?请看——
媒体出示:11111111×11111111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师提问:同一道题为什么会得出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理由可能出在哪儿呢?
师:对呀,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不是正确的结果。一般只能显示8到12位的数。
师:那现在怎么办?放弃研究吗?你们认为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研究呢?
生:1×1=1
师:让我们向前进11×11=121。
……
出示竖式(略)
师:看了这个竖式,现在的你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吧!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那组题。
再一次出示: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师:再次观察这组题,美吗?像什么?
生:美!像一座塔,一座金字塔!
师:做了这组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计算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计算理由,解决理由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
师:是啊,当我们遇到一些复杂理由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入手,找到规律,再去解决复杂的理由,这是一个很好的数学策略。
【精彩点击】
数学文化的美学特征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成为数学发展的原动力。要让学生认识到,许多美好事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美是内在的、是含蓄的,是理性的也是高尚的,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此案例中,学生在解决11111111×11111111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美学教育的几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美观是数学对象以形式上对称、和谐、简洁,给人的感官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发挥数学的美学价值,不仅是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以“深思”诠释数学文化魅力

数学思想策略是最基本的数学文化素养,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理由的灵魂和根本策略。数学文化不是简单作用上的“数学+文化”。数学真正的文化要义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深思的魅力,并转变一个人深思的方式、策略、视角。所以说,任何数学课堂,我们都可以触摸到数学文化的脉搏。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小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swhlw/lw36310.html上一论文:试谈从跨文化差异谈《刮痧》中的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