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随红军长征五位文化名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13 浏览:119509
论文导读:
在万里长征路上,迈着坚定步伐执著向前的既有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人,也有普通的战士,还更有当时已负有盛名的文化名人。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名人以亲历者的眼光和笔触彰显了长征的文化价值,强化了长征作为政治转折和军事转变的历史作用,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树立了光辉的人格典范。
“诗人、战士、共产主义者”——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1921年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等友人组成湖畔诗社,1927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1年任“左联”党团书记、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与鲁迅、茅盾等人并肩战斗。冯雪峰曾在其编辑的《萌芽月刊》上发表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殷夫的《小母亲》。后来,为披露左联五作家被捕遇害的消息,署名“蓝布”在《文艺新闻》第三期上发表了《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为纪念“左联五烈士”,他又以左联的名义编辑出版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报道了五作家被杀害的消息,以主要篇幅揭露了国民党“文化围剿”政策的残酷性和反动性,还在《前哨》上发表短评《我们同志的死和走狗们的卑劣》。1932年,冯雪峰担任上海局宣传部干事和中国著作家抗日会执行委员。1933年,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后调往苏区工作,任党校教务主任。1934年参加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并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红军长征后,他任红九军团地方工作团主任。1935年任干部团“上干队”(上级干部队)政治教员。“上干队”为红军开始长征前,红军大学和地方干部学校(原为党校)的一部分合编而成。冯雪峰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在长征途中,他靠着自己的双脚,拖着瘦弱的身体,边行军边进行教育宣传工作,坚持走完了漫漫长征路,胜利到达了陕北。
1936年4月,派他作为特派员去上海,负责整理、恢复、重建上海党组织和做国民党上层及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这期间,冯雪峰找到鲁迅后,有过多次长谈,沟通了中国与鲁迅的关系,使鲁迅加深了对中国和的了解。冯雪峰将从鲁迅处得来的方志敏烈士的信抄送给党,将烈士《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篇文章的手稿托人妥善保管。抗日战争期间,冯雪峰被国民党逮捕在上饶集中营等地,经受了两年的牢狱之灾,但他坚贞不屈,坚持狱中斗争,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个人身份做统战工作。解放后,冯雪峰曾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编刊社社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务。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冯雪峰境遇坎坷,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冯雪峰一生著述颇丰,所涉题材多样,有杂文、小说、诗歌、寓言、电影剧本、文学评论、译著等多种,主要有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著)和《真实之歌》《雪峰的诗》,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寓言集《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雪峰寓言》,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过来的时代》《论革命的文艺运动》,以及《回忆鲁迅》《鲁迅的文学道路》等鲁迅研究著作。冯雪峰是优秀的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和鲁迅研究专家,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红色教授、革命文学家”——成仿吾
成仿吾(1897—1984),湖南省新化县琅塘镇澧溪村人,早年曾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后发起创办了《创造季刊》《洪水》等杂志。1924年至1927年间,他先后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为中山大学)教授和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坚决地与进步势力站在一起。大革命失败后,再次出国。1928年夏,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并先后在巴黎和柏林主持机关刊物《赤光》的出版发行。1931年底回国后,受委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后又兼任苏维埃文化运动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红安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1934年1月到达苏区的首府瑞金,在“二苏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委员,并留在苏区任党校高级训练班主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成仿吾不顾病体,坚决跟随大部队参加了长征。一开始他被编在纵队干部休养连,除了同大家一样,带着干粮、毯子、简单衣物等物品外,陪伴他踏上漫漫征程的还有书籍。四渡赤水后,成仿吾担任干部团的政治教员,主要工作变成了为干部上马列理论政治课。渡金沙江,过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他一样没少经历。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他带着病走完了长征,不能不说是一段传奇的经历。
跟随大部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成仿吾的病反而奇迹般地好了,他积极投身教育,先后担任党校教务主任、副校长,并任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教师。1937年8月,出任陕北公学校长,为党和军队培养输送了大批的抗战人才。1939年7月,成仿吾担任华北联合大学(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合并而成)校长,此后的11年,他夙夜在公、勤勉尽责,为这所大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期间,他还担任了晋察冀边区参议会议长、晋察冀局委员等职务。1948年5月,他担任了由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合并而成的华北大学的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仍矢志教育,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等职务。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岁月中,成仿吾身心备受摧残,但他仍坚持完成了《长征回忆录》。这是亲历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中第一部系统全面描写长征的回忆录。成仿吾是唯一一位参加过长征的教授。他精通日、英、德、法、俄5种语言,曾五译《宣言》。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党的教育事业,被学生称为“妈妈校长”,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是一位颇有成就和威望的革命的教育家和文学家。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swhlw/lw25531.html上一论文:研讨构建和谐文化推进企业经营发展的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