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11 浏览:155943
论文导读:
【摘 要】文化教学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对于语言要素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与其教学策略有很大关系,通过介绍相关的文化教学策略,即文化差异比较法,文化体验法,文化参观法,以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教学法

一、重视课堂上的文化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语言要素展开,语言要素具体来说就是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四要素,只有四种要素都把握好了,才可能学好一种语言,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学好说和写,而是真正作用上的用。这四要素里面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的是词汇,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材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授时把词汇和文化要素联系在一起就很重要了。
首先,汉语里面的词汇有很多等价词汇,当然这些等价词汇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每一个义项都相同或一一对应。每个词都有它出现的最佳语境,这就和文化习惯密切相关了,所以在讲解词汇时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法”,把相近或相关联的词汇放入特定的语境一起来讲。比如,“夫人”、“太太”、“妻子”、“老婆”、“媳妇”这一组词都是指男性的配偶,虽然意思相同,但是它们出现的语境大不相同,在使用时必须量境采语,这样才能避开不必要的尴尬。“夫人”是古代人对妻子的称呼,现在正式的场合或是对地位比较特殊的人也称夫人,如主席夫人、第一夫人等;“太太”是时代的产物,虽然起源于古代,但是在民国时一些官宦和权贵用的最多,是对自己妻子的尊称;“妻子”则主要用于书面语,很少人口头上说我妻子怎样;“老婆”和“媳妇”都偏重于口语化。这些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下意识就区分开来了,可是对于和我们文化背景相差甚远的外国人来讲就很困难,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讲究,在他们的语言里,妻子正式一点就是wife,,亲密一点就是sweet、honey。还有一些历史词汇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意思变化较大,甚至词性都发生变化的,如“小姐”,在古代是指名门大户的大家闺秀,气质高雅,贤良淑德,美丽大方;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贬义词,是以出卖色相而谋生的的总称。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要避开混淆还需要大量的例子,这些在课堂上是进行不完的,所以课堂上可以做一个引导,让学生下课按照这个策略自己去总结。
然后可以运用“结合法”,词汇是在文化的土壤里生长的,所以在讲解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词汇时可以和相应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词的作用和出现的语境。例如“洋人”“洋”、“洋火”、“洋车”等一系列词汇是外国人入侵中国后,他们的商品也大肆输入中国造成的结果,我们把它们叫做“洋”后面只是一些事物的名称,只是这些事物打上了他们的烙印。再如“批斗”、“上山下乡”、“下海”等和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词汇,如果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文化差异比较法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文化的差异影响着语言的习得,学生的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比如外国学生不了解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按本民族的习惯把中国人的名误认为是姓,可能称一位叫张大年的中国人为“年先生”,或者为了表示亲密而直呼其名叫他“张”。再如有的外国学生在街上碰到认识的人后,交谈几句分开时竟然以“走好”道别,让人很莫名其妙,显然他们把带有中国文化特点,但只有在送客时才会用的“走好”、“慢走”之类的用语看成了一般的告别词语,用在了很不恰当的语境中。吕必松先生指出:“文化差异不但要反映到语言本身的特点上来,而且要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来。因此,人们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开地要遇到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i
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把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汉民族世代在亚洲大陆繁衍生息,英语民族多靠海而居,存活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语言文化心理的不同。比喻花钱大手大脚时,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在中国文化氛围中,“东风”指春天的大风,而英国处于西半球,报告春天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总之,文化差异的比较对学生学好一门语言并能运用自如很重要,因此在学习一种语言时不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就很难真正掌握该语言。

三、文化体验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开展各类体检活动,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中国文化内化成自身的习惯,而不再是生硬的模仿。比如很多外国人以为穿唐装,穿布鞋就是典型的中国人形象,而这些早已成为陈旧的历史,现在的中国人也在不断地追求时尚、新潮。所以让学生们多参加一些校内、校外活动是很必要的。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电影、电视等比较直观的材料来开展活动。尤其是电影电视等媒介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量,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同是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很多比如姿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交际的符号,通过视觉、感觉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比较直观的印象,更易于学生形成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可以结合“文化表演”或“文化讨论”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中餐聚会,让学生从中餐上菜的顺序到中餐的口味、做法再到中国人的餐饮礼仪来品味中餐反映出来的中国的民族文化。
再如,《博雅汉语 初级起步篇Ⅰ》第二十二课《我喝了半斤白酒》中的一段对话:
玛丽:你怎么喝那么多酒呢?
大卫:昨天我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吃饭,他们太热情,一直不停地给我倒酒。
玛丽:有的中国人请客的时候喜欢劝酒,你不知道吗?
此段对话很好地反应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宴请礼仪习惯和文化心态。因此,以作品语言来文化可极大地推动语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作用,又能使学生习得该目的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谓相得益彰。

四、文化参观法

文化参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某个文化专题为学习任务,以参加同意观摩活动的方式来实现预期效果的一种文化学习方式。可以参观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名胜古迹,民族活动,博物馆等。文化参观一般会在比较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更能有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观看中切论文导读:文化和民族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注释:i.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世界汉语教学,1995(5):22.【参考文献】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汉语学习,2006(6).李枫.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4).周思源,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北京语言文化
实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际交流合作处曾组织50余名外国留学生前往慕田峪长城游览参观,同学们大都第一次来中国,虽然对于中国的万里长城早有耳闻,但都未亲眼见过,当大家从长城脚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上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饱览群山环绕,连绵起伏、雄伟壮观的长城时,都在感叹这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参观结束后,大家才明白了为什么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一致认为,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注释:
i.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5(5):22.
【参考文献】
[1]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6).
[2]李枫.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4).
[3]周思源,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