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从语境顺应看翻译中文化误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55 浏览:155474
论文导读:研究的发展空间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关键词:翻译;语境顺应;文化误读1.引言翻译是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转换的复杂性活动,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因素,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碰撞冲突与融合吸收的过程,伴随着文化误读而进行。翻译作为涉及多种文化因素的语言活动,总是难以避开文化误读
摘 要: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误读现象是很普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语言的选择是语境顺应的动态过程,文化误读产生于动态顺应的过程中,本文借助语境顺应理论对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读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对文化误读产生的理由探讨,以期为拓宽翻译研究的发展空间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翻译;语境顺应;文化误读
1.引言
翻译是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转换的复杂性活动,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因素,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碰撞冲突与融合吸收的过程,伴随着文化误读而进行。翻译作为涉及多种文化因素的语言活动,总是难以避开文化误读的产生,所以说文化误读具有必定性。对于文化误读这一现象,人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 有人从接受理论视角进行阐释;有人从学的角度对文化误读进行分析。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将语用学的语用综观论和顺应论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有利于剖析文化误读这一现象。因此本文试图从顺应论中语境顺应的角度对翻译中文化误读这一现象进行解读。

2.语境顺应对翻译的启迪

语用学研究框架是一种语用学综观论,可以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次,可以解释语码转换和话语交际活动,而我们不难发现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是一种语言使用和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作用转换。当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时,实际是借助翻译而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从这一层次看,翻译本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我们可以建立语用学翻译观,一个建立于认知环境之上的明示—推理过程中的交际顺应翻译模式,把交际看作是个明示—推理过程、一个不断作出顺应与选择的过程。这样一来,正好可以用语用学的理论来分析翻译,即译者,读者和作者间交际中的语言使用。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应对原作品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进行语境假设,选择文化信息,进一步弄清原作的交际意图,然后结合接受者的认知语境,选择出最具语境效应的提示。在此过程中,译者要顺应语境中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语言结构、认知的动态过程等,掌握好原语言与译语言的文化取向,获得最佳的翻译语言。因此要求译者要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宗教文化等一系列互变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3.语境顺应对文化误读的解释

语境顺应包括交际语境顺应和语言语境顺应,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语境顺应的动态过程,对在这一顺应选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误读具有阐释力,接下来将从语境顺应论中的交际语境顺应对文化误读做以阐释。

3.1 心理世界顺应引起误读

心理世界蕴含交际对象的情绪、个性、动机等认知从语境顺应看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和情感方面的诸多因素。在翻译的言语交际中,应该顺应交际对象的心理世界,选择适当的话语和表达方式,否则就会产生误译现象。在翻译过程译者既要面对原作者又要面对读者,即需要顺应翻译者的心理世界又需要顺应读者的心理世界。
翻译对象的选择、作品的理解和阐释、翻译策略的斟酌, 到语言文化层面的艺术再创造,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无一不体现着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习俗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对待译本的态度等诸多方面都可能造成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在小说Turbulence中,由于作者对女主角的赞赏,所以在翻译中加入了个人感情的话语。金狗生气地说:“你是听一些人的胡议论了吗?你怎么能相信什么命不命的呢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者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反应它对小水积极形象的心理倾向,因而让读者有了此人物是积极向上的看法。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于话语言语者的角色,他肯定要关注读者的心理机制,在翻译过程中对读者的心理世界的顺应是译者注意的重要因素。有时,由于时代、文化、民族的不同,读者与译本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起着桥梁的作用,所以在解码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读者因素。事实上译者根本不可能脱离对读者心理顺应来对处理译本,因此误译会在对读者的心理顺应过程中产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傅东华对《飘》的翻译,有很多人对他在翻译中做出的多处曲解性的翻译持不赞成的态度,但是,事实上,他的翻译是对读者的心理顺应而如此翻译的。为了顺应当时的读者,他做了如此的翻译如:“No, she just sent for old Doe Fontaine to dress it and asked the doctor what a ailed Tony's aim. "译文:它只是请老方医生来把你包扎起来,并且问那医生说,东义的法向来很准,这回为什么会误伤人的?在这个例子中傅东华摒弃了译本中较长的句子,而采用了短句,创造出了幽默的气氛。如何理解对此的误译,Baker 说过译者应该了解读者的知识程度、对世界各方面的看法等。傅东华的译文正是对读者心理世界的顺应,而出现误读的现象,此译更顺应了当时读者的认知语境。

3.2 对社交世界顺应引发误读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是对语境顺应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指文化与语言的顺应,有很多因素影响文化的误读,因此在此举例说明在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两方面的社会因素在误读产生方面的解释。
宗教文化的误读主要是由于受译语文化传统的影响,译者无意或有意地用中国读者熟悉的宗教词语去传达他者文化信息。不同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得原作与译作存在着极大的误读空间,译者极易使用译语文化中带宗教色彩的表达去解读和传达原语文本中带或是不带宗教色彩的部分。例如: “That man touches a hundred? He looks as if he was dead in hell now! ”译文“:那人活一百岁?看他的脸儿活像是他这会儿已经进了阴间地狱似的!”在上述例子中,译者用译语文化中的宗教词语(阴间)替代了原文本中hell 一词。这种译法与中国读者有关佛教的信仰高度顺应,因此产生足够的却是错误的语境效果,得出了与原文作用相悖的理解,因为“阴间”是中国佛教中的术语,而在西方信仰论文导读:
的是基督教,他们的认知语境中只有“地狱”、“天堂”。在翻译过程中顺应了中国人的认知语境,做出了与原文有所出入的误译。

3.3 物理世界的顺应引起误读

根据维索尔伦物理世界对语言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顺应论中,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包括交际者的生理特征、物质表现等。此处仅对物质环境下语言的选择做以解释。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物质产品,因此不同民族间的物质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饺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东西,他根深于中国的文化当中,与中国的节日紧密相连。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把它翻译成 “dumpling”,而这个词的含义在西方有两个意思。一是蒸或煮的小面团,二是指水果布丁。比“饺子”的作用范围要大,因此翻译的时候饺子的文化含义就丢失了。再如:在水浒传中,所使用的打斗武器“哨棒”对此的翻译Sidney Shapiro and Pearl S.Buck有不同的翻译。第二十三回哨棒Shapiro译成:stickBuck译成:club他们都认为是此词的对等词,是对同一事物,同义词范畴的顺应选择, 是译者顺应自己的认知语境所造成的误读或误译。
4.结束语
由于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都是动态的,译者只能根据语言结构和语境去识别原语交际者的意图,并把它传达给译语接受者。在翻译这种特殊的跨文化、跨语境的交际活动中,误读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引起误读的某些主客观因素是译者和译语读者所无法消除的。对此现象用语用学的顺应论来解释,有利于对误读现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乐黛云. 独角兽与龙[ C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

7.110.

[2] 梁冰.从误译看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作用[J].中国翻译,1997(56.
[3] 唐培.从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65.
[4] 魏家海.论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从语境顺应看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版)2001,12(6):99.
[5] (比利时)维索尔伦 [M].语用学新解.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6]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2).
作者简介:葛艳青(1984-),女,汉族, 山东聊城人, 烟台南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