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88 浏览:14499
论文导读:业品质与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初级程序员。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采用“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是一种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双证融通”是指在课程中引入国家或企业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功能为模块,开展综合实践训练
【摘要】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让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同时对于人才衡量标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虽然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理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基于高职院校教育方向的特殊性,针对性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理由。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F224-39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分析

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功能与职业人才规格而制定的。专业培养的教学过程设计则在对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的基础上,从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操作程序中列出操作点,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相关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这些具有职业岗位(群)职业性特征的操作要素是专业培养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起点。

1、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信息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依据这一目前状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定位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具有优势职业品质与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初级程序员。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采用“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是一种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双证融通”是指在课程中引入国家或企业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功能为模块,开展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工学结合”的实质是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技能为目的。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质是基于就业岗位定位的职业要求,由工作任务(项目)的过程分析推导出典型的工作过程,再从这一典型工作过程中导出所需知识和技能,然后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根据程序员岗位群的职业要求,从理由提出到理由的解决,要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程序调试、试运转等环节。每个环节既可相互独立,也可联合起来构成一个项目完整的开发过程。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每个工作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如编写系统需求说明书、概要分析报告、详细分析报告、界面设计、模块设计、代码编写以及测试计划和用例等。我们在完成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对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重组、简化,从而得到相应的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安排学习、训练的时间。

2、课程结构

我们以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中的操作要素为依托,分别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时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品质、心理、能力、体能、形象、拓展、证书等职业岗位资格和素质要求,并对此进行整理归纳,分门别类设计出课程及课程结构。
虽然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但它更兼具高等教育的角色,这是高职与专业培训机构的最大差别。为此,我们将涉及高等教育任务及公民素养培养的课程又归为基础课程。所以,整个专业课程结构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实务课、技能实训课和岗位实习)、职业拓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四个部分。
(1)基础课程
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和现代职业人所应具有的必要的政治思想、思维策略、道德、品质、修养、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涉及的课程为基础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等。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指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等而设置的课程。依据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特征又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实务课、技能实训课、岗位实习四大类。
①理论课,指以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电路、工程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等。
②实务课。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又需要技能实训的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SQL SERVER应用、Ja程序设计等。
③技能实训课。技能实训课是指以技能实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IT市场营销、礼仪与沟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④岗位实习。岗位实习主要是指直接面向行业和岗位,让学生从认知、感知到完全适应职业岗位的课程。包括专业认知考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3)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是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为增强职业发展后劲,拓展专业,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竞争优势所设置的课程。拓展课程分为专业拓展、人文素养、艺术基础与欣赏、必读书籍、考级考证五类。
(4)活动课程
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的,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课程为活动课程。目的在于提高综合素质,重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活动课程有: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策略的改革策略

在传统教学策略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多以学科为中心,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需要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边教,边做,边学。

1、强调实践教学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方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个整体观念,要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我们根据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它们又是一个完整体系。教学计划要对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论文导读:与实践.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7.池瑞楠,蔡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计算机教育,2007,13:65-67.上一页12
场实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2、改革考核评价策略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改革考核、评价策略。要以考查学生能力与推动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转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策略,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项目实践能力来决定。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课程设计、技能测试、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等职业院校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身份,因此,它不同于学科式教育的本科院校又区别于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培训机构。高职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正视当前高职教育所面对的根本性理由,并针对性提出理由的解决思路,并为下一步专业建设明确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凡.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9:102-104.
[2]王新钢,张宝悦,秦颐,刘洁. 河北北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7.
[3]池瑞楠,蔡学军.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