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广播新闻连线播报要重视语言规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01 浏览:13963
论文导读:位置的细心选择。过江地铁开通之际,沿途要经过多个站点,记者选择在地铁的始发站点进行播报,是为了在"第一时间"传达地铁开通的信息。2、新闻结构完整,陈述条理清晰采取连线播报形式的,一般是时效性很强或者是大众重点关注的新闻。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记者可以整理出稿件文本或者是播报提纲;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则需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本文紧扣新闻记者连线播报在广播节目中比重增加这一时代特点,从新闻播音的专业角度提出"连线播报要重视语言规范"的论点,并从结构、语音、语气等方面针对非播音专业的普通记者提出了可操作的语言表达训练倡议。
关键词:广播 连线播报 语言规范
随着通讯的发展,连线播报这一新闻报道方式在广播节目中得以广泛运用,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之间的时差,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现在,当人们打开收音机,几乎随时都能从广播中听到来自现场记者的实时播报。不断变换的声音,不断变换的现场,刺激着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对广播记者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表明:播报者普通话不标准甚至方音明显,表达能力欠佳,表述不生动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甚至让人"听不下去"或者听后感觉"语焉不详",使得原本生动鲜活的一条新闻瞬间变得暗淡无光。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现场播报已成为广播记者的必备技能和新课题。什么样的连线播报可以称作"语言规范"呢?对于非播音专业背景的新闻记者来说,如何才能使现场播报更清晰、更准确、更生动?如何才能让信息通过广播传递得更及时、更全面、更有效?笔者认为,规范的广播连线播报应当至少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语体结构清晰规整、播报语言准确流畅、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一、语体结构清晰规整

一则优秀的连线播报除了依赖于连线记者自身的新闻报道能力之外,还体现在连线播报语言的结构完整,新闻特色清晰,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让受众能准确地将之与广播节目中其他的音响(如受访者、主持人)区分开来。一篇规范的连线播报在结构上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明确说出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在广播连线时,明确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为了表明"我在现场"或者"我刚刚经历了现场"。"位置"是连线记者报道者身份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比如,2012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建成通车之际:
记者:"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记者XX,现在我是在解放大道中山公园地铁站入口处为您作现场报道。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过江地铁即将从这里出发……"
上面这则播报,不仅说明了记者在现场这一事实,还体现了记者对现场位置的细心选择。过江地铁开通之际,沿途要经过多个站点,记者选择在地铁的始发站点进行播报,是为了在"第一时间"传达地铁开通的信息。

2、新闻结构完整,陈述条理清晰

采取连线播报形式的,一般是时效性很强或者是大众重点关注的新闻。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记者可以整理出稿件文本或者是播报提纲;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则需要"无稿播音"。即便是无稿,以记者身份出现的播报者也应当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和约束,在结构上要具备新闻文体的基本样态,不能想到哪儿说哪儿,看到什么讲什么,让人听了感觉云里雾里抓不到重点或者结构松散流于随意。优秀的新闻记者能够做到"出口成章", 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准确精辟地说明理由的实质,这与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业务素养是分不开的。

3、中断播报时要提示直播间的主持人

连线记者与直播间的默契配合会直接影响到现场报道的效果。广播连线的双方不在同一空间,彼此没有视觉交流,如果在连线时互相抢话,必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另一种相反的情形是互相都不说话,也不提示,同时等待对方出声,这种情况同样影响传播效果。单就连线播报的记者这一方来说,中断播报时的结束提示非常必要。简短的可以只用三个字表示--"主持人"。这是呼唤并提示直播间的主持人连线已经结束,请接过话头处理信号,也是自然地引导受众将注意力从现场转移到直播间广播新闻连线播报要重视语言规范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如果省略这个环节,直播间在判断这是自然停顿还是播报结束时会产生困扰,听众也一样。

二、播报语言准确流畅

由于广播新闻一瞬即逝、过耳不留的线性特点,决定了广播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简洁优美,琅琅上口。也就是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广播稿应是"意思明白通畅的稿件,人家不必花费力气就可以了解,而且决不至于发生误会"。
语言的准确包括语音标准、表达贴切、分寸恰当。广播是听觉艺术,记者的普通话虽不要求像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但必须咬字准确,发音清晰,让听众一听就懂。要是记者在连线时讲出来的话方音过重或者细若游丝,再精彩的稿件也无法有效传达。按照规定,记者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具体来说就是"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语汇、语法极少有误。"①这是对广播记者从业的基本要求。
广播记者连线时不能张口结舌,嗑嗑巴巴,或者习惯性地反复出现"嗯啊"、"这个"、"是吧"等等之类的口头禅。播报时要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在现场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将之呈现给受众。记者还要尽量破除专业化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语言进行报道,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反复琢磨和锤炼自己的语音表达技巧。

三、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真实的情感是我们进行有声创作的终极支撑和运用确切语气的内心依据。从实践来看,有的记者在收集处理信息、文稿内容组织、理由切入角度上都具备报道优势,普通话语音和遣词造句也没有大的毛病,但是一出声就让人觉得怪怪的,明明人在现场所,声音却不自信,自己说得难受,别人听着也难受,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自然"。
连线播报时"不自然"多半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有的记者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或者害怕直播时忘记稿件,因紧张导致表达生硬、死板,一出现口误就无法继续播报下去,这都是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调查发现,普通受众对语音标准与否其实并不是特别敏感,对音色的差异也没有明显的好恶。一般来说,只要是真诚、自然的嗓音,受众都能接受。在广播音效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对连线记者的声音期待是很宽泛的,连线记者大可不必纠结于此。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追求直播时积极的表达状态,表现出过度的兴奋、惊讶、愤怒等夸张的情感,大惊小怪,小题大论文导读:,使讲述具有画面感和现场感,让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声音来实现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一条生动的现场报道是对记者综合能力的考验,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现场报道更加精采,这对于在新闻实践中提升广播新闻质量、满足受众精神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注释:①《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②宋晓阳:《出镜记者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做。此类表达也被称为"台词表演型"或"脸谱化表达"。②具体表现为:重音处理刻意夸张,句势大起大落,语气变化生硬突兀,虚情假意。
还有一种情况表现为播报平淡无味,缺少对象感,语言缺乏感染力,或者置身事外,忽视受访者的回答,一味以自我为中心,语气急促喋喋不休。尽管理由的表现各不相同,形成这些表达理由的主要理由却大同小异,那便是连线记者将现场报道的播报状态类型化了,在过于看重或看轻个人状态的前提下,忽略了新闻记者与新闻事实之间密切的逻辑关系,造成个人情绪与新闻现场氛围、以及所播报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区别于以纯文字传达信息的纸媒记者和有画面辅助说明的电视记者,广播连线记者的主要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真实的现场画面、丰富的情感心理都将通过外在的有声形式才能为受众所感知。有的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是准确的,但是由于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制约,导致实际播报时无法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非常可惜。
综上所述,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亟待汉语规范化。"我们还需要在统一的书面语言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有声语言。"③新闻记者在从事连线播报时一定要重视语言规范,不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习如何用声音来表现现场,使讲述具有画面感和现场感,让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声音来实现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一条生动的现场报道是对记者综合能力的考验,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现场报道更加精采,这对于在新闻实践中提升广播新闻质量、满足受众精神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
②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月,第196页
③王 力:《论汉语规范化》,刊载于《人民日报》,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