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一枝独秀四川手工扎染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16 浏览:107057
论文导读:
摘 要:扎染古称扎缬,又称绞缬。是我国最早的独特的防染技术之一,属于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扎染(蜀缬)历史悠久,在民间印染中更是独领,早在唐朝就名噪四方,不仅在古籍《碎金》中独以地名定其扎染名称,而且在不少史书中也有提到。本文将对四川扎染(蜀缬)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其材料、针法、地域特点等,并把重点放在手工扎染的纹样以及植物染色制作工艺的具体表现特点上。
关键词:扎染;织物;针法;植物染色;媒染;套染;茶
作者简介:银霞,女,1975年4月23出生,籍贯:四川射洪,任教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数码学院环境艺术系。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2
四川手工艺种类繁多,有明丽淳朴的蜀绣、阿丽纤靡的蜀锦、绚丽多姿的成都皮影以及巧夺天工的手工风筝,它们都属于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四川手工扎染始终吸引着我,下文将对此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四川手工扎染能著称于世,与四川很早就有丝织生产以及红色染料——红花的大量种植是分不开的,而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更是促成丝绸手工扎染成为全国有名的染缬品之地。

一、四川手工扎染的材料

从收集的资料中了解,在四川,一直保持着民间印染传统的主要产地有自贡、峨眉、荣县等地,它们较四川别的地方,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都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民间手工纺织发达,并善种蓝靛。在这些地区,所用的扎染材料很简单,通常为自制的土布以及白色棉线,但是,现在那种家庭自制的手工土布已难寻踪迹,现在扎染的织物,一般以纯棉白布为好,丝绸、麻布亦可;扎缝时使用的针,最好是长而细的手工棉线针;线宜选用结实、牢固的白色棉线。织物的厚薄对作品中花纹的最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若面料细而薄,用细小的针;面料粗而厚(麻绒类),用粗长的针。因此,线的粗细,取决于织物的厚薄。另外,还需准备厚实的保鲜袋作大面积的防染,3毫米宽的橡筋带作大面积的捆扎、不锈钢染盆、染料、食盐等。

二、四川手工扎染的针法

扎染作品中花纹的形成,是靠针和线对织物扎、缚、缝、缀固定,形成皱褶如同“疙瘩”,在染色时产生的防染作用,而出现深浅不一的花纹,由于扎缝时,针脚距离的大小(这里所说的“针脚”,实际上就是针法,针法是扎染艺术中的基本功),所形成的宽窄就不同;线的粗细,以及在抽线时的松紧度不一,产生的皱痕和折叠也就不同,在染色过程中,织物在染液里浸透和浸润时间的长短,都会使扎染作品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这样,染出的作品很少有雷同的,并且在作品未染成之前,出来的效果完全是未知的,当然,这也正是扎染艺术引人入胜的地方。
根据四川美术学院的钟茂兰教授对四川扎染的研究资料中了解到,四川手工扎染民间流传花型的针法主要有四种:一、“蝴蝶花”,是将面料对折称双层,再正反折成三折叠即顶角60度的三角形;将角倒下,在倒下的顶角处用针缝成“V”形,抽紧打结,染成后即成蝴蝶花,这种花型,是流传最广,也是四川手工扎染的主要基础针法,由于此纹样的流行,以至于在四川手工扎染的地方,将扎染笼统称为“捏蛾蛾花”,一则是因为要用厚实的土白布做蝴蝶花要倒角缝扎,必须用力捏扎,染后才能成花纹,二则是蛾蛾花(蝴蝶花),是传统民间扎染主要纹样,并且染出的纹样,形似翩翩起飞的蝴蝶;二、“古钱纹”,折法如蝴蝶花,但不倒角,在顶角下缝“工”形,染成后即成古钱纹;三、“葫芦花”,采用对折串扎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弧线,染成后即成葫芦花;四、“柿蒂纹”,将面料对折后以串扎作相对的两个弧形,再在两个弧形间对折作弧形串扎即成。扎染人巧妙地运用以上的针法,扎出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三、四川手工扎染的制作工艺

《资治通鉴备注》中生动的记载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流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换言之,扎染的主要步骤有:设计方案、画稿、扎缝、捆扎、浸泡、染色、漂洗、阴干、拆线、熨烫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道工序就是扎缝和染色工艺。
扎缝好的织物,通过把线抽紧捆扎,织物成了一团团大小不一的“疙瘩”,原来平整的织物,现在已由二维变成三维,只有通过染色,织物才会有意想不到的魔幻般变化。
从古代到近代在我国最常用的织物染料,就是草木染,即植物染料。在四川手工扎染的主要产地,现在仍然保持着用传统的植物染色的习俗,并根据染色效果的不同,分为单色工艺和套色工艺。
单色工艺又称单色染,指利用一种染料来进行染色的工艺,而媒染染色在植物染料的单色工艺中是最有特色的环节,这是指由植物染料与不同的金属媒染剂互相作用,产生独特的颜色变化是因植物染料的染液成分复杂,多数植物属于媒染性染料,需要借助媒染剂的作用发色固色,媒染染色工艺打破了技术上所产生的色彩限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
套色工艺也称套色染,指利用两种染料来进行多次染色的工艺,即是在已经染色的单色面料上再次染色,使面料产生套色效果的色调,这种套色工艺,是天然染料染色的最独特的工艺之

一、是创造中间色彩的主要工艺策略。

从有关文献中,知道“茶”不仅是国人的日常饮品,而且它的枝、叶还可作染料,即是上文提到的植物染料。现就将铁观音茶梗来做一实践。
将购买的铁观音茶梗,倒入干净的染锅中并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熬煮,待水煮沸,铁观音散发出清新的香味时,取一干净的不锈钢盆,用纱布滤出茶汁,在染锅中再倒入适量的清水,再进行熬煮,滤出茶汁,将两次熬煮的茶汁混合后,倒入两个干净的不锈钢盆中待用。同时,另取两个干净的不锈钢盆,注入大约60℃的热水,在两个盆中,分别投进铁媒染和铝媒染,搅匀后,将事先在清水中浸泡20分钟以上的捆扎好的织物,分别放进两个已放媒染剂的盆中,并来回翻动织物,把织物完全浸没于媒染液中,浸泡20分钟后(此间,两个盆里的织物必须分别单独翻动,不能混淆,否则染色将会失败),再取出已浸泡好媒染剂的织物,分别投入刚制好的铁观音茶汁染液的不锈钢盆中,来回翻转,使之均匀接触染液。这样浸泡20分钟后,取出织物,论文导读:
用清水冲洗拧干,阴干拆线即可。从铝媒染液处理后的织物,在铁观音染液中染出的是漂亮的香槟色;以铁媒染液处理的织物,在铁观音染液中染出的是沉着的偏紫的藏青色。还可以进行套染一枝独秀的四川手工扎染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即织物在铝媒染液中浸泡后,在铁观音染液中染色后,把第一次染成的浅香槟色要保留的地方用质量好的中号保鲜袋捆扎好(起防染作用),投入铁媒染液浸泡20分钟后,再放入铁观音染液中进行第2次染色。最后取出染的织物,用清水冲洗,阴干再拆线。通过套染的织物有着迷人的色彩,浅的是漂亮的香槟色,中间的是沉着的偏紫的藏青色,深的是透着红的深青色,深色是原染的香槟色,后又经铁媒染剂处理后染色而成。

四、四川手工扎染的特点

四川自贡、峨眉地处南方丝绸之路,历来民间扎染盛行。自贡扎染是在荣县民间扎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扎染在当地民间称之为“捏蛾蛾花”,又叫扎花。自贡扎染用线表现形象居多,并适当运用块面使之秀丽典雅,用线方式采用串扎为主,所谓串扎,就是在面料上按相等针距进行串缝,以直线或曲线串缝后抽紧打结,染色后防染部分形成点状线形,串缝是最基本的针法。峨眉民间称扎染为“狗足爪花”,这大概是因为扎处的蝴蝶花纹像狗足印。峨眉扎染扎缝工艺细腻,从面料背面绞扎,麻线与绞扎紧的面料阻止了染液的浸入产生防染作用,染色后纹样如线描一般。
四川手工扎染尽管因地域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大都色彩简洁、朴素,并在扎染的题材上,大都有其传统性。比如:“牡丹绶带门帘”,就寓意着“富贵长寿、夫妻和谐、子孙延绵”,这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天赋与智慧。
五、结语
由于近年来人们回归意识的增强,对生态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追求和保护,对传统艺术和原始艺术学习的渴望,使得扎染正逐渐成为21世纪的时尚。手工扎染历史悠久,她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和文化,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其他染织物所不可替代的,她朴素自然,毫不张扬,贴近人们的生活,浸透着人们发自内心的良好祝愿、乐观向上、质朴纯洁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生活体现。
参考文献:
[1]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1
[2]钟茂兰 范朴《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纺织出版社
[3]【韩】金成熺《染作江南春水色》.云南出版社,2006年.11
[4]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6
[5]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商务印书馆
[6]潘鲁生 赵屹 孙磊 唐家路《锦绣衣裳》.山东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