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学习迁移理论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47 浏览:157245
论文导读:到实际应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参考文献:李红缨.类比归纳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肇庆学院学报2002(05).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迁移理论的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演绎能力,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推动知识迁移;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等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达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迁移理论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应用措施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或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分为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正迁移和不利影响的负迁移。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的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完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推动学习正迁移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及以学生的化学综合水平。

一、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演绎能力

“演绎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规律、理论,将具有相关联系的新旧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质性质有清楚的认识,以获得牢固而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解池”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性质和能量转化等进行比对(如下表)。
教师运用“演绎”的教学策略,以图表的形式将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和区别详细清楚地列举出来,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利用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加深对电解池的理解和记忆。

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推动知识迁移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的时候,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连接的纽带,以帮助学生的认知顺利的从原有知识结构过渡到新知识结构的构建上。例如教师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可以从初中狭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从化合价升降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讲解,最后迁移到用物质电子得失的观点去阐述说明氧化还原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广义的氧化还原概念。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认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很好的消除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产生的困惑和混乱的感觉。
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正确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新旧知识的辨别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苯的衍生物的时候,可以从苯入手,分析其化学键的构成、苯的性质和苯的化学反应等,进而由此及彼,进行苯酚的教学。从苯酚的结构中有羟基,联想到其与醇类有相似的性质,苯酚的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其羟基对苯酚的取代反应会有影响。教师将物质的相似性的进行横向比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醇类、苯类和酚类的性质。

三、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推动学生跨学科迁移

高中化学知识复杂而琐碎,与物理、数学和生物等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将化学学科内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还要重视化学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学生掌握的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在学习化学中遇到的理由。
例如教师在讲解“反应热”的时候,可以利用某具体化学反应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度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对反应热有更具体和深刻的认识,并将其与物理教学中的做功理由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又如教师在讲解“电解质溶液”的时候,在分析溶液所具有酸碱性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化肥与土壤溶液的PH值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改善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措施。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明白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通之处,又将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应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红缨.类比归纳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2(05).
[2]周建国,陈煦.学习迁移理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3]王祖浩,朱大辉.“迁移”教学策略论初探——论化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03).
[4]邓小玲.化学仿真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迁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5]陈凤姣.化学教学中推动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ljxlw/lw23133.html上一论文:谈谈创造性思维在BTEC(HND)平面设计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