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我国通俗音乐艺术发展趋势与目前状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502 浏览:109169
论文导读:。在《阿姐鼓》或《央全玛》中,她都唱出了西藏这块土地,数千年来顽强不息的灵魂,神秘悠远却又令人向往,仿佛听见了孩童的嬉戏声,、僧人在晨曦中的诵经声、高原上轻轻拂过的风声。《阿姐鼓》的成功,的确为通俗乐坛、特别是中国通俗乐坛指出了一条相对明确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现今的歌坛中,过分依赖于“包装”、“定位”等大
摘 要:通俗音乐作为近年来的一种大范围的艺术种类,在世界各民族当中,在各个艺术领域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俗音乐取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所以它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就比较突出,也使它能够在最广大的民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流传。对待通俗音乐应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只有做到一方面要保证内容的健康,时代感鲜明,另一方面使民族化与通俗性紧密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推动通俗音乐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转变;历史趋势;目前状况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1

一、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历程转变

人类音乐实践的发展历史表明,无论哪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社会,一个群体,还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离开音乐。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层次的基本需要。

(一)萌芽阶段

通俗音乐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音乐新理念,最初,很多次被称之为“小资音乐”。试想,中国的通俗音乐在这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历史发展转变,这是让人们一直在不断思索、探讨的理由。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通俗音乐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使很多理由暴露出来,这也让很多艺术创作者感到不安。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通俗音乐终于逐渐地走向了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发展阶段

当通俗音乐刚刚进入华夏大地的时候是真正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所以,在那段时间里的通俗音乐不能被简单的称作是“消费品”,而是用来作为激励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财富。
当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策方针的不断转变,使人民大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进入也让中国人的视野逐渐的开阔起来。知道了生活不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吸引力的东西在吸引着大家。电视也逐渐开始在中国迅速普及开来。于是“时尚与通俗”就伴随着人们的需求和媒介的宣传闯进了960万平方公里、循规蹈矩的华夏大地,影响着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年,“通俗音乐”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还是不太容易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的。迫于当时的压力,中国的通俗音乐作曲家们在最初只能创作一些抒发爱国、爱党、爱人民等情怀,积极、乐观的歌曲和音乐作品。
“音乐是消费品”,这是最近几年来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一个新的观念。它和我们身上的穿戴一样,在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变化而变出许多花样来。或许是由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过快,时尚的产生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生活节奏快的人走在时尚的前沿,被称为“前卫”,节奏慢的人在追逐过时的时尚,于是被称为“老土”,剩下一群人就只能没命地紧跟时尚走了。
但我们的人民大众往往是把握不准时尚的,对时尚的把握往往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偏差,进而也就陷入误区,于是就出现了好多类似于“全国皆穿健美裤”等好多的笑话来。如果在音乐文化上也陷入这种可悲、尴尬境地的话,那就将不可避开地创造出大批的文化垃圾而贻误后人了。

二、通俗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约翰·施特劳斯的舞曲到美国的爵士乐、香椿音乐,都是以其比较鲜明的、比较具体的民族性来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喜欢与追捧,并且成为能够超越时空,风靡全球的音乐文化。现在又有方兴未艾的“世界音乐”运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世界音乐“除了欧美主流摇滚通俗乐之外,通常都会将摇滚乐、通俗乐和电子乐等都融入了某一区域的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当代音乐”(《摇滚乐指南》)。每次,当你去聆听世界各地的某一音乐作品,得到的强烈印象是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传统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古朴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紧密相融合。这种融合快月了地域与时间。世界音乐也多次的叩响中国的音乐大门,荷兰音乐家克里兹·亨茨与我国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合作的《中国梦》就充满着迷人的、独特的中国风情。1995年,由何训田、朱哲琴合作的《阿姐鼓》不仅在华夏大地音乐文化中激起了空前的热浪,而且也成了国际权威音乐评论与杂志的热门话题之一,Bill Board排行榜第一,还被请上了海外唱片店的“世界音乐”。专柜《阿姐鼓》是表达的对西藏高原、对精神文明世界的叙述,从朱哲琴的歌声中,我们可以听出藏民顽强生命力的气息。在《阿姐鼓》或《央全玛》中,她都唱出了西藏这块土地,数千年来顽强不息的灵魂,神秘悠远却又令人向往,仿佛听见了孩童的嬉戏声,、僧人在晨曦中的诵经声、高原上轻轻拂过的风声。《阿姐鼓》的成功,的确为通俗乐坛、特别是中国通俗乐坛指出了一条相对明确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现今的歌坛中,过分依赖于“包装”、“定位”等大量的商业手法,或拿些港台、西洋的热门旋律生搬硬套填上自己会说的语言,是不会有自己民族与区域的文化成就的。应该“着眼祖国,着眼本民族,放眼世界”,既要以本民族的音乐为发展根基,又要同时吸收世界各民族前沿的音乐文化,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方针,一边着手于挖掘民族传统的文化,一边又要着手紧跟世界音乐文化艺术发展的脉搏。让本民族的通俗音乐与世界音乐,让传统的文化与现的代艺术相互交融,这样才能使通俗音乐艺术文化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 进:南京航空航天学报 [J] 2001年3月社会科学版 第3卷第1期;
[2]杨和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2007年1月 音乐与表演版
[3]魏士林: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J],2006年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ljlw/lw47784.html上一论文:简论我国声乐演唱颤音的使用及文化美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