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从受众角度谈平面艺术欣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77 浏览:107887
论文导读:度减少编码解码的偏差,从而创作出个人与受众完美结合的平面艺术。一、艺术创作的旅行终点——欣赏受众“平面艺术的表达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其有效性要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衡量”,即是说平面艺术有没有效、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去创意“好坏”的判断因素,其主要衡量标准是有没有准确地传播讯息。而从根源上,目标
内容提要:有人说过,说话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听到了什么。同样的,在平面艺术欣赏过程中,不在于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什么,而在于受众用艺术的眼光看到了什么。因此,了解受众在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对于艺术家是否完成传达其艺术作品创作加工的本来意图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受众平面艺术欣赏受众
平面艺术的传播简式就是通过渠道向受众传播讯息,平面艺术的创作经历就是把创意进行编码传递给受众,而受众进行解码,并构建自己的主观理解,从而艺术体验效果。
由于平面视觉感观是讯息发出者唯一能与受众接触的部分,这样容易使得平面艺术产生误读。而从传播过程的起源上看,欣赏者的异质性影响了平面艺术欣赏的“5W”。
“好马易得,知音难遇”,可以说欣赏者是艺术家的好伙伴,因此平面艺术创作在进行符号编码时就要去体验受众心理,最佳方式就是换位深思,最大限度减少编码解码的偏差,从而创作出个人与受众完美结合的平面艺术。

一、艺术创作的旅行终点——欣赏受众

“平面艺术的表达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其有效性要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衡量”,即是说平面艺术有没有效、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去创意“好坏”的判断因素,其主要衡量标准是有没有准确地传播讯息。而从根源上,目标受众的不同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传播要素的“5W”,准确地传递讯息则是要在此基础之上的,所以说“目标受众的确定是保证信息传播有效性的基础”。
对于诉求对象可以按照地理区域、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特征、购买和使用情形来界定。以下我们只是对几个较为常见的具体差异进行讨论,并没有包含所有分类。
1.身份阶层:身份阶层会影响艺术传播下的购买行为,这涉及了社会形象风险,通过品牌的使用,通常可以标示出消费者本身的品味,个性甚至经济能力。
2.性别差异:对比一本男性电子杂志《印象》、一本女性电子杂志《POCOZone》上的广告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份电子杂志页数都不多:前者一为该杂志的人员招聘,二为图片艺术,这应对了男性读者对刊物内容的注重,会主动过滤不需要的讯息,所以杂志平面艺术作品数量很少,信息也与男性感兴趣内容相关;后者则相当繁杂,护肤品等图片铺天盖地。性别差异显而易见,同时似乎也在说明着女性对于杂志里面的图片等平面作品数量承受能力更大。
3.年龄阶段:根据以往经验,可大致将年龄分为三个阶层,即儿童少年、中青年、中老年人。
4.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平面艺术的理解能力必定不同,还和生活经验有关,不一定文化层次高的人群对平面艺术的理解能力就一定强。比如战争主题的平面艺术,相信对于社会动乱,经历过战争的人群会比有着其他文化层次、收入较高的人群更能深刻体会。

二、换位深思——平面艺术作者的下行检验

不少平面艺术作者会在自己洋洋得意的作品不被广大受众理解后,埋怨受众素质太低。虽然可能有一部分受众素质程度因素起作用,但是也可能是平面艺术作者闭门造车,孤芳自赏。
平面艺术作者必须明白,受众接触平面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艺术,如果不是关注自己需要的平面艺术信息或是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受众是很难花费精力去琢磨平面艺术作者的意图的。他们只是按自己平常的思维模式,甚至只是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去对平面艺术作者进行解码。因此平面艺术作者在进行平面艺术编码时,就要去琢磨受众的心理,其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位深思,真切地将自己当作一名受众,体验理解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同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编解码的偏差,创作出平面艺术受众可以理解、真正能达到目的的平面艺术。

三、抑制平面艺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衰减的策略探讨

1.让受众获知足够必要的背景信息,如果过于复杂则应尽可能详细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多数情况下,刻板印象的确是认识平面艺术对象的捷径,平面艺术策划创意者也在刻意利用消费者头脑中的刻板印象,来简化沟通、推动认知。”刻板印象使用的不足之处也在此体现,当这个印象并非建立于所有受众,尤其是目标受众时,这样的使用会显得不知所云,莫名其妙,前后不对搭。

2.避开容易引起歧义的编码

在文化现象中,人们对于固有的,稳定的事物现象已经被符号化,定型化,如果贸然根据自身理解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受众解读往往是带有保守倾向的,不引起争议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尽量避开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符号进行编码,如果使用这些事物,就要经过严谨的分析与确认,以便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责任编辑冯雪峰)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ljlw/lw25463.html上一论文:简谈民间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