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冯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1 浏览:20386
论文导读:“游戏化”策略冯小刚贺岁片的故事,大多表现平民的生活,其主角大多是小人物,通过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透露出人生哲学,这些小人物大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在政治上他们无权无势,但却无官一身轻;在经济上,他们小有余钱,既无巨富的满足也无赤贫的恐惧;在文化上,他们能说会道,侃侃而谈,虽不是大儒,亦绝非白丁;在生活上,他们
[摘 要] 中国电影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每当辞旧迎新之际,就是电影观众大饱眼福之时。而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的出现,为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随着冯小刚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的出现,中国电影“贺岁片”的拍摄和制作掀起了一股浪潮。本文以冯小刚的八部贺岁电影为例,在演员选择、主题选择和语言、风格选择方面简要论述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冯小刚;贺岁电影;京味幽默;平民化

一、演员选择:不变的葛优与流动的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与之相应地,观众的注意力资料显得尤为稀缺,如何获得和掌控注意力资料关乎一部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商业利益。作为大众文化时代的代言人“明星”,其所拥有的受崇拜、受关注的经济价值,成为电影行业竞相争夺的市场开发价值。深谙电影艺术创作机制和商业价值生产的冯小刚,“明星”成为他可操作、借用的票房利器。所以,在冯导的贺岁片中观众都会看到很多明星的身影,但是自始至终我们都会因为葛优的出色表演而称快。

(一)喜剧类型演员的精准定位

从《没完没了》到《非诚勿扰》,八部贺岁喜剧中观众都看到了葛优的身影,葛优在电影里的调侃每年都会让观众乐呵上一阵儿,这种自我调侃的冷幽默正是以电影的传播方式日渐为人们所接受。感觉葛优特别有意思,这种冯氏幽默已经成为冯小刚电影的一个标签,和周星驰的无厘头一样已经屡试不爽。演技方面,戛纳影帝的表演技巧;角色方面,由他塑造的城市草根、小人物,成为大众文化时代城市生活的缩影。这不仅与冯小刚的导演艺术风格相契合,还最大限度地逼近生活现实。葛优在《没完没了》中以光头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他那毫不做作的表演加上北京味十足的自嘲式的幽默话语将韩冬这一处于底层的老百姓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是个大骗子,从他的表演中观众看到了一个阴险狡诈而又足智多谋的形象。而在《大腕》中的葛优却变成了一个带着小眼镜、长着胡子的摄影师。由表演技巧和经验俱佳的演员来饰演电影角色,对于冯小刚电影作品所彰显出的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共存的特性来说,这不仅与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相契合,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实践途径,因此,在不溢出艺术假定性的创作范围之下,张弛有度的夸张、嘲讽的表演,这对演员的表演功力要求极大,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谁都能可以出色完成的。

(二)视觉窥视与满足

对于“冯氏贺岁片”演员的选择,冯小刚有着自己的想法:“像葛优,观众不是喜欢他吗?我们就让观众更加喜欢他……但演员不变,又怕观众会疲劳,所以我们就换女演员。”冯小刚的每部贺岁电影选用不同的女演员不仅是因为怕观众会审美疲劳,更重要的理由是适应电影市场化的要求。在《一声叹息》之前的贺岁电影采用的女主角一般都是内地的知名演员。在2002年的《大腕》中冯导选用了关之琳与葛优合作,这位具有国际号召力的女演员就为电影打开了国际市场。在《天下无贼》中,导演不仅使用了葛优配李冰冰来保证内地的票房,还启用了刘德华和刘若英,打开了港台地区和东南亚的市场,使冯导的贺岁电影走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冯导的贺岁片选用的女演员不仅保证了其电影的可欣赏性,还保证了其票房号召力,确立了其在贺岁档的票房大腕的地位。

二、主题选择:

“游戏化”的情节讲述小人物的温情故事 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不同于内地、香港的纯欢闹贺岁片,冯小刚的电影镜头总是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群的生活目前状况,它的电影艺术趣味也总可以与时代同频共感。确实,冯小刚的大多数贺岁片演绎的都是都市平民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存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不同于悲剧的美学界定,喜剧具有独立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习惯,从传统美学角度来看,它突出地表现为对生活丑恶现象和无价值的事物的嘲讽,夸张地表现落后事物的丑态,在幽默中揭示丑恶的无作用,从而达到喜剧效果的展现。那么冯氏喜剧片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本质层面看,冯小刚的喜剧风格,是一种世界电影喜剧“类型片”本土化的变种,其成功地借鉴了好莱坞经典“喜剧片”的制作模式,在叙事、语言、表演方面都进行了良好的利用和改良,并与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思维相结合,进而在中国电视受众中,成功地开拓了电影市场的“贺岁”档期,确立了中国“轻松喜剧片”模式。

(一)叙事“游戏化”策略

冯小刚贺岁片的故事,大多表现平民的生活,其主角大多是小人物,通过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透露出人生哲学,这些小人物大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在政治上他们无权无势,但却无官一身轻;在经济上,他们小有余钱,既无巨富的满足也无赤贫的恐惧;在文化上,他们能说会道,侃侃而谈,虽不是大儒,亦绝非白丁;在生活上,他们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尽情享受世俗的乐趣,对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大胆的挑战和无情的调侃。这是冯氏贺岁片在题材选择上的侧重点,而讲述故事的方式冯导则采用一种游戏式的手段,从侧面反映了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没完没了》里,在韩东实施绑架刘小芸的过程中,绑架者和被绑架者的互换,这种角色互换的游戏化设置以及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游戏环节,这都是反向的游戏思维所决定的。

(二)故事主体的小人物视角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中关注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给观众一种温暖的感觉。在冯氏贺岁电影中传统的英雄侠客、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艺术特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伟人贵族全部缺席,八部贺岁电影的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都是小人物,讲述的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例如《手机》讲的是婚外情,严守一每天用手机在不断编造着谎言,周旋于老婆和情人之间。《天下无贼》说的是诚信,傻根始终相信天下无贼,在王薄夫妇的帮助下,终于没有让傻根失去对这个社会的信任。《大腕》讲了商业广告的影响……在这些平凡的故事中观众也看到了平民百姓身上的那些善良和热心。

(三)观众期待视野中的情节设计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一般都是轻喜剧,这样的故事结局总是圆满而令人愉快的。冯论文导读:
小刚很善于把握节奏和度量,在笑料之中适时地加入温情的细节,丰富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电影《甲方乙方》中,北燕和姚远把自己的新房让给了常年分居两地身患癌症的夫妇,圆了他们多年以来的“住房梦”。虽然幸福是短暂的,但依然让人感觉到温暖。又如《不见不散》中刘元和李清之间的浪漫爱情,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曲折和挫折,但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手拉手的温情画面,也预示着未来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风格、语言选择:

用京味十足的幽默语言营造喜剧气氛

(一)人物语言的幽默化

冯氏贺岁片主要靠人物语言来取胜,带有京式幽默的语言是冯氏贺岁片的一大特色,这和王朔有很大的关系,但冯小刚的调侃不同于王朔的尖锐、讽刺的调侃。人们称王朔的叛逆作品为“痞子文学”,而冯小刚骨子里透露的是温情脉脉而非尖锐。冯小刚说“幽默是一种劳动态度”,这是他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首页的一句话,深刻地反映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艺术特色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了冯小刚关注民生贴近民众的价值取向。独特的京味台词语言设置,成为冯小刚电影喜剧风格的标签,幽默的语言风格也让观众在众多影片中记住了他。当冯小刚将这种语言注入自己的电影之中,观众会觉得十分新鲜,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亲切感。像《大腕》中“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段长篇大论的地产白日梦;《甲方乙方》中“地主家也没粮食啊”;《天下无贼》中的“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这些语言除令人发笑之外,冯小刚还通过角色之口,调侃了自己眼中的社会和现象。然而,调侃本身就是京味幽默语言的最大特点。冯小刚紧跟时代的潮流,对社会中的一些现实总能通过剧中人物之口给予戏剧化的调侃和揭示,如《非诚勿扰》中开始的秦奋的征婚启事,这就是对现实中有些人征婚时的条件苛刻的一种调侃。

(二)调侃与嘲讽的语言技巧

冯小刚的电影语言的深刻和丰富在每一部贺岁片中都有体现。比如电影《不见不散》中,冯小刚在表演刘元的无奈和伤感的情绪时,幽默地套用了中国古诗的韵律,让其用朗诵般的语气道出了其心中的委屈,当观众都被这种真情表白感伤,为刘元瞎眼叹息时,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这种爱情凄美与幽默戏讽的前后对比,让观众可谓是“含泪中的微笑”。同时,诸如“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这些颇具幽默色彩的台词,更是对观众政治意识的一种轻松的揶揄。而电影《甲方乙方》中厨子的一句象征革命英雄般的誓言“打死我也不说”,更是将这种对历史、革命及英雄的消解进行到底。《没完没了》中,韩冬整大伟,大伟喝醉后搂着路易十三,满脸甜蜜地哼唧了一句“十三……路易的”,然后酣然睡去,其财迷样让观众哭笑不得,表现了对人性的夸张讽刺。

四、冯氏贺岁片对中国电影的推动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无论是在演员的选择还是主题、风格、语言的选择上都表现出了特有的艺术风格。人物调侃的语言风格,悲剧元素的适当注入,商业化的媒介推广宣传及电影贺岁档期的选择,这些都成为冯小刚电影不可或缺的品牌标签。

(一)艺术与商业的一次互融共进

冯小刚以其特有的贺岁片的艺术特色,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时尚价值观念:选取平民化的故事和主要角色,用爱情故事贯穿电影始终,通过他们京味十足的幽默语言,讲述一个个温暖而又浪漫的故事,让观众在温情的故事中对生命和存活进行反思,给观众以向上的激励。在冯小刚电影中,故事会随着题材的不同而发生千差万别的转变,人物也会与之相应的变化,但是冯小刚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发展策略,葛优成为其电影的御用演员,类型化的喜剧电影叙事模式,记忆一贯的幽默、调侃语言风格,让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风格逐渐形成。这些连续性使得观众对“冯氏贺岁片”存在一种依赖和习惯,同时变化性也使得观众对其有着一种期盼和新鲜感,不至于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感。

(二)电影市场化策略的一次探索

冯小刚电影成功的经验,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新时期,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转型,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要想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发展策略做出一番调整。电影的商业、娱乐属性,决定了电影必须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严格地依循市场规律来运作电影的制作、投放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中国电影需要满足中国大众的需求,以中国大众的欣赏心理为基础,同时也要贴近中国的主流文化,符合电影艺术的发展,符合电影市场发展的需求,唯有如此中国电影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春.没完没了的贺岁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1-06.
[2] 金龙晟.票房大腕冯小刚[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15.
[3] 杨君.笑容:与媒体英雄面对面[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132.
[4]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5]冯小刚.我是一个市民导演[J].电影艺术,2000(02).
[6]叶子,编著.影坛三剑客[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赵木子(1989— ),男,吉林长春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