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从保险角度论高职院校金融现存理由与改革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24 浏览:25280
论文导读:
【摘要】从保险的角度看,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素质偏低、就业率不高、专业教师缺乏等理由,针对这些理由,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大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师资,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保险 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本科院校相继开设了金融专业,截至目前为止,开设金融专业的本科院校已多达130余所,这不仅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且还能为国内外金融行业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员,不少高等职业院校也纷纷效仿本科院校,在原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金融专业,但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即过分重视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课程教学,而忽视了金融行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那么,如何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使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最终培养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存的理由

(一)课程设置单

一、学科特色不突出,不能体现大金融(包括保险学)的内在逻辑性

现代金融的三大领域分别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实行混业经营,并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其中保险服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保险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一样,已然成为现代金融领域同等重要的“三驾马车”。同样,如果一所高校的金融学科没有设置保险学方面的课程,其金融学科就是残缺不建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其金融学科的发展高度。
以某些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与经济学相关的基础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的设置都过分倾向于货币银行学与证券学,保险学只是作为选修课课程或者可以说是附属课程列入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而在每年一度的专升本考试中,保险学是专业课必考科目之一,个别学生因在校期间没有或很少学习过保险学方面的知识,导致考试失利,学业上也遭受不小的损失。

(二)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数学基础差,不能掌握专业化的数理知识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薄弱,对于内容枯燥的知识,尤其是专业化的数理知识,则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有待提高。但事实上,金融专业的许多课程都不可避开地要与数学挂钩,有的课程甚至还需运用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在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如果高职院校一味地照搬本科院校,不仅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特色,不能很好地满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要求,还会导致高职教育“画猫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局面。
除精算学这一模块,保险学涉及到的数学原理和公式并不多,无论是理论性知识还是实践性案例,教师只要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引导,学生们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与其开设一些听起来“高大上”、学生们却不能正常“消化”的课程,不如引导他们多掌握一些浅显易懂且贴近生活的实用性知识,在现代金融学体系的三大领域中,保险学便很好地体现了“简单实用”这一特点。

(三)就业口径窄,就业率低,不能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从目前的办学目前状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的个别专业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格。
以笔者所在院校的金融专业为例,其就业率与商学院的其他六个专业相比有明显差距,在2014年毕业的98名毕业生中,最终从事跟金融相关工作(指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毕业生,仅占全部人数的10%,而面对入职门槛相对较低且对毕业生需求量大的保险公司,竟无一人选择到保险公司就职,这除了受社会上对于保险行业和保险人员传统偏见的影响之外,最关键的理由可能在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将自己的职业定位设置得过高,对就业单位挑三拣四,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专业人才与相关行业的供求脱节,还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进而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四)专业教师资源匮乏,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尚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相比较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尚不合理,金融类的专业教师,尤其是新兴学科如保险学的教师资源匮乏,有不少专职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且在金融领域缺少学术权威与科研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负面情绪。
近年来,为改善并优化教师梯队结构,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不断引进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层面优势较大,但在教学以及实践经验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劣势。另外,金融行业的日新月异需要高校教学内容的更新,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改革的几点深思与倡议

(一)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借鉴西方一些高校的做法,灵活采用“1+1+1”的教学模式,即在第一学年,规定所有学生统一学习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如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经济学基础等专业课程;经过一年的过渡阶段,在第二学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从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这三个不同的专业领域任选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向,比如选择了保险业务的学生,必须要学习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险、保险投资、保险法学等课程,简言之,就是将“大金融”专业细化、分专业方向教学;在最后一学年,这也是体现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阶段,学生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或实训基地的实践锻炼,以及专业教师的跟进指导,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同时为毕业后进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lbxlw/lw40708.html上一论文:试析梁某诉某县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