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中药对药在痹证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79 浏览:9837
论文导读:情之品,两者相配,阴阳并调,益肾强肝,对于诸般痹证属于肝肾虚者尤为合适。临床中常用量为鹿角胶15-20g,鳖甲20-30g。4苍术配焦白术——健脾和胃,化湿祛浊笔者在治疗痹证中非常重视健脾化湿药物的应用。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药物的吸收无不由之。脾胃一败,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发挥作用中药对药在痹证中的应用
【摘要】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对药应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运用对药治疗痹证,从用药经验中积累提炼,并通过临床验证确实有效的药物配对,善于总结,勇于实践,配伍得当,切中病机,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痹证;对药;风寒湿邪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32-02中药配伍奥义深邃,讲究君臣佐使,讲究方随法变,药随法变,对药是临床中2味中药常用且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对药之所以配合使用,其一,为了相须相使以加强治疗效果,其二,为了相杀相畏以减弱对方的毒副作用。对药是方剂配伍的核心,也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在临床治疗痹证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在临床观察中的体会,总结出了许多治疗痹证行之有效的对药。现将其应用对药治疗痹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1黄芪配当归——气血双补,扶正祛邪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气温煦,血濡养,任何组织器官都离不开气血的濡养和保护。《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气血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人体气血充盛,经脉得到濡养则不易生病。反之,气血亏虚,卫外功能减退,则风寒湿邪侵袭,闭阻经脉而引发痹证。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1]所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痹证很重视补气养血中药的运用。补气养血,最常用的对药是黄芪配当归。黄芪为补气要药,补益中气,又可补卫气,卫气充足,自能抗邪于外,当归为补血活血之要药,血液充足,濡养筋骨经脉,黄芪配当归,正应有形之血不能自生,无形之气所当其固之理。临床中常用量为黄芪50-150g,当归10-30g,痹证气血不足的理由存在于各个阶段中,因此补气养血药在痹证各个阶段皆可酌情配伍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气养血药多数可以不同程度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推动关节炎症的消退和功能的恢复。
2姜黄配海桐皮——行气活血,通经止痛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丹溪心法》[2]:“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痹者,经脉闭阻不通之意。影响气血运转,不通则痛。笔者在治疗痹证时时刻不忘应用行气活血药物。临床中常用姜黄配海桐皮。姜黄性善走窜,功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古人谓其“兼理血中之气”、“能入手臂止痛”。姜黄横行肢节,行气活血,蠲痹通络,是治疗痹证中肩臂痛之要药。海桐皮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古方用以治百节拘挛,跌仆伤折。此配伍见于《温病条辨》[3]中的宣痹汤方后加减,原文曰:“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二药相伍,故活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作用倍增。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笔者常于防风汤或乌头汤中加入此对药,治疗多种风寒湿痹,常获良效。常用量为姜黄20-30g,海桐皮15-20g。现代药理研究:痹证早期即存在微循环障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可以改善微循环。
3鹿角胶配鳖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肾精充,则骨骼强健,肝血足,则筋脉屈伸有力。倘若肝肾精血不足,则外邪易乘虚而入,痹证由此而生。补肝肾、强筋骨常是治疗痹证的常法。笔者认为痹证而言,肾精亏虚导致中气不足,生化乏源,气血虽源于中焦脾胃,而实根于肾中阴阳。临床中每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人最易患风寒湿痹。故补肾中阴阳乃治本之举,笔者在临床中常用鹿角胶配鳖甲组方配伍来治疗痹证。鹿角胶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鳖甲的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散结。鹿乃纯阳之物,鹿角为督脉所发,故善温壮肾督;鳖乃至阴之物,善于养元阴而清虚热。鹿角胶与鳖甲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两者相配,阴阳并调,益肾强肝,对于诸般痹证属于肝肾虚者尤为合适。临床中常用量为鹿角胶15-20g,鳖甲20-30g。
4苍术配焦白术——健脾和胃,化湿祛浊
笔者在治疗痹证中非常重视健脾化湿药物的应用。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药物的吸收无不由之。脾胃一败,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发挥作用中药对药在痹证中的应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许多痹证患者因服药过久或过服寒凉伤胃之品损伤脾胃,故在治疗痹证中配伍健脾化湿药物,每能提高疗效,常用苍术配焦白术。湿邪是痹证形成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没有湿邪参与,就不会形成痹证。痹证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湿邪在作祟。而湿性黏腻重浊,不易速去,湿邪困脾,脾又生湿,健脾乃治湿之本。故在痹证的治疗中,健脾化湿药常贯彻始终。临床中常用量为苍术15-30g,焦白术15-25g。
5僵蚕配土鳖虫——祛瘀化痰,通络止痛
痹者,经脉闭阻不通之意。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骨节,气血运转受阻,津液不得随经运转,日久则“血停为瘀,湿凝成痰”。痰瘀均为有形之邪,痰瘀互结,日久深入筋骨,最终导致关节肿大变形、僵硬不利、活动障碍等变症,病情缠绵难愈。笔者对久痹或关节肿大变形者尤其重视祛瘀化痰药的应用。临床中常用僵蚕配土鳖虫。僵蚕长于息风止痉,化痰散结。土鳖虫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僵蚕长于化痰散结,土鳖虫长于破血逐瘀。二药配伍,化痰与活血并用,凡顽痹、久痹皆可配伍使用。临床中常用量为僵蚕25-30g,土鳖虫20-30g。
6蒲公英配忍冬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痹证证型复杂,但不外乎寒热二证。风寒湿邪久滞经脉,郁久化热,热久成毒,或感受风湿热邪,均可出现热痹,热痹多见于素体阳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外邪每易从阳化热,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笔者临床中常运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对药如蒲公英配忍冬藤。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忍冬藤功于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二者配伍甘寒解毒而不伤正,笔者认为痹证属热毒炽盛,以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症状为主者,皆可配伍使用,即使量重,亦与脾胃无碍。常用量为蒲公英30-60g,忍冬藤30-90g。
参考文献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吴鞠通.温病条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jxlw/lw30802.html上一论文:浅议住院药房摆药模式存在理由及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