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药房托管”能否化解高药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73 浏览:12400
论文导读:
康美药业接连发布公告称,已与多家医院进行药房托管合作。一时间,“药房托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除了康美药业,南京医药、白云山等众多药企也纷纷涉足医院药房托管业务,而且范围正在加速扩大。
事实上,“药房托管”并非新兴产物,早在2001年,三九集团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此番“药房托管”再次升温的背后,是药品零差率、取消以药养医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得药房逐渐从收入部门变为成本部门。那么,对普通百姓而言,“药房托管”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药房托管为何再升温
根据康美药业的公告,自今年1月31日以来,康美药业共托管了81家医院的药房,其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引人关注。
所谓药房托管,是指在不转变医院对药房所有权的情况下,委托企业对药房进行管理。即保持药房法人地位、产权、人事关系不变,将药房委托给经营能力较强、实力雄厚的药品企业进行经营,托管企业负责全部药品的采购、配送和日常管理,并按合同规定给医院上缴利润;医院不再负责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只对其进行监督。
据了解,2001年时,三九集团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与柳州市中医院、扬州市中医院等7家医院药房签订药房托管合同,开了国内药房托管的先河,当时被誉为是“医药分家的有益探索”。此“药房托管”能否化解高药价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后,由于受制于医院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药房托管陷入停顿阶段。2005年开始,沉寂的药房托管逐渐复苏,到2007年,南京市已有200多家医院实行了药房托管,所有的一级医院和50%的二级医院的药房都进入了“受托”之列。
不过,此后药房托管又陷入了沉寂。而在近期“医药分开”的大趋势下,药品零差率、取消以药养医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医院对药品的利益诉求发生变化,药房对许多医院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已逐渐从收入部门变为成本部门。在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看来,正是由于这一角色的转变,使得药房托管从去年以来又逐渐重新开始升温。
有医药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叫了这么多年医药分家,但一直没有动静,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药费是医院收入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在补偿机制没有建立和政策没有健全之前,如果“一刀切”,硬性把药房从医院剥离,医院的正常运转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波及整个医疗产业。而药房托管被认为是医药分家的过渡模式,也是临界点,医院会在过渡过程中摸索、寻找新的赢利点,一旦医院不再对药房有依赖性,医药分家将时机成熟。
药企为何如此热衷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承接药房托管的企业有29家。而自去年开始,药房托管逐渐升温。
对于药企争相在医院药房“跑马圈地”,业内分析师指出,对药企而言,不仅可以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获得稳定的终端客户,未来面对的竞争风险、降价风险就很小。“中国的医院终端占据药品80%的销售规模,拿下药房经营权,意味着掌握了主流用药终端,将是一次利益最直接、商业蛋糕重新或最后一次得以划分的圈地运动。”
据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转统计分析报告》数据,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达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而医院药房的市场份额接近80%,即存在超8000亿元的潜在利益。
康美药业公告显示,根据其与普宁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签订的《医院药房托管协议》,合作期限15~20年。合作期间,9家医院所用的所有药品统一由康美供应和集中配送,康美保证医院的临床用药需求和所有供应的药品质量;医院负责制定《医院用药目录》;康美保证医院急救药品等特殊药品24小时供给。
业内分析师指出,以前一家医院有十几或几十家商业公司供货,而未来其的产品只有通过康美才能进医院。这9家医院收入合计超过12亿元,若按照其中45%~50%是药品收入计算,康美配送药品收入大约6亿元,抛开每年20%以上自然增长,假设5%~10%净利率,每年可带来净利润3000~6000万元。
除了可观的利润,药企热衷托管医院药房还有深层次的考虑:如果国家真的实行医药分家,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去,希望能够通过先行一步的优势,优先获得这些药房的经营权,占领终端市场。
能否化解高药价弊端
医药不分家,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老百姓看病贵的重要因素。而被看作是医药分家过渡模式的药房托管,能否化解高药价?
对此,有人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品、就医成本。因为政府进行“药房托管”改革的目的,是要将医院药房的经营权分离给医药经营商,从而切断医生和药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达到杜绝“大处方”和商业贿赂,遏制“药价虚高”的目的。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药房托管是披着羊皮的狼”,药房托管只是药房的管理者转变了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医药分开”。廖新波表示,托管方只有一家医药公司,一对

一、一对多的模式造成托管方一家独大,绝对的垄断或导致绝对的腐败。

据了解,对医院药房进行托管的医药公司都是规模相对较大、经营能力较强、实力比较雄厚的医药公司。有人担心,如果某一地区任凭少数几家大公司操纵药品市场,就可能会形成同盟,抵制政府降低药价的政策,而相对垄断的医院药品市场也为“同盟”制造机会。而且,实力雄厚的医药公司正是因为看中了相对垄断的医院药品市场,才会不遗余力地热衷于托管医院药房,哪怕是给出医院高达50%的利润上缴,甚至是暂时的亏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受损害的肯定依然是广大患者的利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表示,药企托管医院药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理由,因为目前医院并没有与药房完全独立。而在药品需求目录、采购环节的腐败有可能更严重。同时,药房托管后就变成了社会性质的零售药店,随之增加的税收难以将药价真正降下来。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也表示,医院将药房托管出去,并没有转变以药养医的模式,因而医生的处方模式也很难转变,医生仍有拿回扣的动力,这样一来,高药价并未从根本上得到制约。
(摘自《南方日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jxlw/lw30763.html上一论文:对于183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