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潜心朗读,品味语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56 浏览:93651
论文导读:的山上流下,溅起的水花像珍珠一样。”有的说:“我听见了瀑布的声音,非常响亮。”2.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情感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画面、音乐,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学生迅速步入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读好课文。比如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
语文读的策略有很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不同的读,策略和技能是不一样的。于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无疑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以凸显朗读的作用。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作为一名低段教师,在面对教材中那一篇篇充满着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时,都非常希望孩子们能读好它,能亲近文本,感受文本的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我们在朗读教学中遇到了低段孩子们这样那样的理由:

(一)读书缺乏节奏感,难以制约速度

低段学生因为年龄小,识字量少,阅读少,对于词语缺少认知,因此读书缺乏节奏感,不是“一字一顿”,就是速度过快。

(二)轻声不轻

在正常的朗读中,类似“着、的、了、吗、吧”这些助词应读得轻又短,但由于低段学生们对新接触的语句缺少理解,在朗读中反而每个字都读得太实,造成轻声不轻的现象。

(三)拖调唱读或朗读破句

不论什么形式的课文都采用一种语调像唱歌一样读下来,不能根据课文的感情把握语调语速。若没有把词语分清楚,就会出现读破句的现象。
如何能解决这些理由,实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我认为必须以课堂为阵地,以一篇篇课文为范本,让孩子们在潜心朗读中去品味语言。下面,我就以执教的《瀑布》为例,谈谈具体的朗读指导。

(一)创设情境,让低段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潜心朗读,品味语言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是的,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才愿意读、喜欢读、争着读,他们的朗读才能到位。特别低段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策略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在朗读课文时,老师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有感情地读”,孩子们不知道何谓感情基调,也不知道要怎么读来表达他自己的感情。因此,老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氛围,具体地引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才能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创设情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感染学生。低段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久而久之,在老师范读的熏陶下,他们的语言感知力将得到提高。开课伊始,配着优雅的古筝曲,我深情为孩子们诵读《瀑布》一文,孩子们在闭着着眼睛的聆听中,对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有了初步感受。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瀑布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溅起的水花像珍珠一样。”有的说:“我听见了瀑布的声音,非常响亮。”
2.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情感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画面、音乐,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学生迅速步入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读好课文。比如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如此之大,我给孩子们播放“浪潮澎湃”的视频,一个孩子说:“浪涌的画面让我想起暑假去三亚时,我正在沙滩上捡贝壳,突然海面上起了大浪朝我涌来,一下子把我打翻在地,我浑身都打湿了。”一下子,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浪潮的声势壮大,在朗读时,孩子们很自然的就把体会融入其中。课文结尾环节,我带领孩子们领略《黄果树瀑布》的风光,学生们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情感注入文字,情景交融,大家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的朗诵出“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二)体会品读,培养语感

学生只有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和心领神会的揣摩,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真切敏锐的感受,才能表情达意地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必须要指导学生善于朗读,由“略读”到“细读”由“细读”到“品读”,读出感情读出神韵,领会意境,才能达到读有所获,把握课文的内容与主题。

(三)联系生活体会词语,感悟朗读

我们要让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指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接受语言材料的刺激,培养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作为老师,应带领学生学会朗读,享受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细腻的情感流淌,在品味语言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gwxlw/lw31297.html上一论文:简述日常生活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