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811 浏览:95978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各全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论文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理由,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理由或寻找答案。一位特级教师介绍他在美国听一位老师上《蚯蚓》一课说,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蚯蚓》一题,接着就拿出一包还在蠕动的蚯蚓,让学生每人拿一条,要求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和特点,然后发言。许多学生使用放大镜,翻来覆去地观察,还有些学生采用了解剖法。不久,学生就一个个争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她把蚯蚓放到嘴中嚼了嚼。这一意想不到的知识是凭借学生敢于尝试的探究欲而得到的,无疑也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是“草船‘骗’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这位学生的提问很有价值的,老师表扬了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理由。结果发现理由是有“借”才要“还”,暗示了曹军造箭射自己,体会了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理由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因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
三是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理由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捕捉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寻疑,肯定结果,从而激发寻疑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理由。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
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驰骋想象——舞动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丰富表象,唤起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遥远,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唤起学生的想象。

2.填补空白,发散想象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在想象中思维相互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心理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3.异想天开,拓展思维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们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想象。如学习《梦想》一文后,教材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填空:
(1)古时候,人们想飞到月亮上去,现在……
(2)古时候,人们想听到远方亲人的消息,现在……
(3)古时候,人们想到海里采宝,现在……
这是一道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学生依据前三项练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写出众多不同的答案,这既是语言和想象力的训练,又是运用知识和发展创造力的训练。

四、鼓励求异——激活创新的灵魂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推动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理由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策略完成。以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策略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转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