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民族化文学理论实现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240 浏览:106278
论文导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表征,文学理论重建与文化的关系,是真正在话语体系、言说范式等方面实现“民族化”,建立并保持理论“民族性”的重要途径及方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集体认同,涉及一个国家、民族赖以存活的长久的、历史的文化传承、文化传统、文化底蕴与文化积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与精神,它规定了国家与民族的特征。我国政府及精英知识阶层的文化建设努力,本质上即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扩张的民族化坚守与实践。与此相对应,建设根植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化文学理论的认识亦是在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达成共识的,更高层次看,民族化文学理论是对中国化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
文学理论民族化的建构设想首先不是狭隘的新保守主义,更不是简单地继承文化传统、走向复古主义,而应在对目前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国现代以来的文论等三大资源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兼容并包,走出独立“自我”发展的建设道路,“一是要依赖当下中国文学经验,二是要依赖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需求,三是要依赖文学理论言说者对古今中外文学理论的反思与吸纳。资源可以是多方面的,但灵魂只能是当下中国的。”其具体途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下多元文化形态的关系的多角度、多层面的重新建立,就己经使其在理论的价值生成层面切入了中国的实际、纳入了民族化的范畴,是在精神、灵魂层面的向本土文化的回归,是文学理论民族化建构实践的基础。古代文论现代论释的作用在于为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代表本土文学观念、文学发生方式的理论补充,因之对于已经甄别出的具有转换价值的古代文论思想、认识、观点、范畴等,其现代性诊释要与文学理论行使“载道”功能、对新的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解读、阐述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使仍然具有现代作用的古代文论资源积极参与到文学理论建构的实践中并融而成为其理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现代转换中重新具备理论引导价值的古代文论可以唤醒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仍然存活并与之对应的传统文学经验,并可引导此经验在当下的文学创作、鉴赏等行为中得到应用,使新世纪的文学实践行为重新具备与文化传统相对应的民族性因素。
其二,文学理论民族化建构应深度调整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建立属于中国本土范式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文学理论,应当说是现代文学理论在中国发生后一代论研究者的努力方向,且在本土化探索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际上,现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亦通过创作与传统保持着呼应,如作家格非从自身创作实践所总结的:“整个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固然可以看成是向外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更为隐秘的回溯性过程,也就是说,对整个传统的再确认过程。”古代文论由数千年文化传统派生而出,隐藏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相对应的学术智慧、艺术感悟、文学经验,民族文化心理虽亦不断演变调整,但文化传统中的“软体”部分仍然广泛存在于其中,并成为今日中国主导文化体系中体现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诊释是建构民族化文学理论的重要补充,其重要性恰如张少康所说:“古代文论的研究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推动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研究的深入,对发展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的研究,对研究古代文艺创造的艺术经验,提高当代文艺创作的水平,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等,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其三,继承己然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尊重并继续吸收其它西方理论的有用资源,是文学理论民族化建构应当坚持的科学态度及一般原则。保持文学理论建构民族化的基本特征,并不意味着重新选择文化保守主义与盲目的排外主义,有两个基本原则仍然需要以一贯之地坚持。一是要继续坚持己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规范和通行规则,系统整理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人学观点、美学观点相结合,推进文学理论的民族化建设,新时期的综合比较也告诉我们一条最基本的经验,”那就是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方向,破除障碍,大胆吸收。“二是要继续坚持以追求学术真理为目的的综合、创新研究范式。民族化文学理论的建设决非重新回到狭隘的封闭状态,而应继续尊重文化交流的现实与传统。如陈寅悟所总结:“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造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曾繁仁亦说:“还应加强对西方文论,特别西方现代文论的研究消化,克服食洋不化的理由,真正将其与我国的现实结合,化作自己文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要立土文学实际、理论实际,推进本土文学理论建构实践与以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发展着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深层次对话,在坚持民族化话语立场的前提下,推进新的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构成,如谭好哲所指出的:“一是西方文论的引进应与中国文论传统(包括古代传统与现代传统)进行有效的融通。引进的理论要通过与中国文论的对话激活己有的传统,并由传统对新引进的理论加以吸纳从而扩展传统。这也就是说,引进的理论要能融入传统的母体,为我所用。二是西方文论的引入应该与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无疑这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具体措施,但是要真正做到中西文论对话在民族化为主导基础上的融通,则必须回到上文所提的要真正建立文学理论与文化的多层次、多角度对应联系,只有作为主导文化形态(民族化构建)的具体文化体现、理论体现的文学理论在与西方文论发生学理融合时,民族化、本土化建设才会得到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繁仁主编:《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史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炎.《走出“失范”与“失语”的中国美学和文论》[J].《文学评论》,2004,2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dlwxlw/lw48174.html上一论文:论幼儿语言教学活动如何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