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学翻译批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6 浏览:10889
论文导读:分析,又通过漏译误译,分析其对原作的增补,有时甚至功盖原作的弱笔或败笔,展现出译笔的独特魅力,得出“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愿意读哈葛德原文”的结论。林译为狄更斯的幽默“加油加酱”,难怪英国翻译家阿瑟·威利认为,“林纾翻译的狄更斯作品优于原著。”林译的成功,是蓄积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学的超凡功力,很多部分达到了钱钟书在
摘要:文学翻译是一门创造性的学问。涉及许多方面的理由。翻译技巧只是其中一个题目,任何“技巧”都是有依托的,“技巧”不可能单独存在。翻译技巧的使用直接关系着语言掌握的水平,对两种语言没有深入的掌握,任何技巧都只能是空话。
关键词:翻译批评;文学
鲁迅先生70年前曾说过,“批评翻译却比批评创作难,不但看原文须有译者以上的功力,对作品也须有译者以上的理解”。文学翻译不易,翻译文学的批评更难。尽管林纾翻译了一百七八十种文学作品,启蒙了无数人,研究林纾翻译有分量的文章却不多。钱钟书洋洋洒洒2万多字的林纾评论,既细致入微,择例分析,又通过漏译误译,分析其对原作的增补,有时甚至功盖原作的弱笔或败笔,展现出译笔的独特魅力,得出“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愿意读哈葛德原文”的结论。林译为狄更斯的幽默“加油加酱”,难怪英国翻译家阿瑟·威利认为,“林纾翻译的狄更斯作品优于原著。”林译的成功,是蓄积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学的超凡功力,很多部分达到了钱钟书在本文中提出的文学翻译最高境界“化”。翻译文学批评,不同于普通的文学研究,也非外国文学或比较文学研究策略所能容纳。可以说它是一种复合式批评。它必须将翻译研究与文学研究有机融合,而不能割裂处之或简单相加;它应该把中译外与外译中等量齐观,取精用弘。
我们通常都把译作看作是原作的被动的转移,其实不管译者愿意不愿意,译文一旦产生,就不可避开地要融进译者对文学的“理解”。我们把这种“理解”可以叫做“文学鉴赏力”。文学作品的译者除了把握语言的能力,都应具有“文学鉴赏力”。“文学鉴赏力”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却有着十分庞杂的内容。“鉴赏力”是文学历史的知识、文学事实的把握、文学理论的了解和文学批评的运用等等。我们不能要求一个译者同时又是文学史家、作家、理论家和批评家,对于一个理想的译者来说,如果前面三项是知识基础,那么最后的一项就是实践能力。一个不懂文学理论与批评、不会运用批评视角的译者,不可能是一个称职的译者。文学译本的读者都是一定作用上的“批评家”,因为他都要从某一个视角,或用某一个观念来“解读”文本。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到20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互补互文的时代。文学理论至少已经发现了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四大环节:现实(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这表明对文学作品的整体理解已经形成。
文学发展的事实表明,读者最早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作品本体,不问其他,这是文学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时期。随着作品的阅读,或者如最初的读者倾听诗人的诵唱,开始关心作品里的所描写的事件的时候,文学理解的另一个环节就出现了,那就是世界,或者说作品里反映的现实客体,而当读者进而深究一部描绘现实世界的作品的作者的时候,创作主体就成了注意中心,这时候的文学文本就往往被放在和作者的关系里来深思。但人类的文学观念走完这三个阶段,足足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也就是从右代希腊到20世纪,其间虽然也有人多少觉察到了文学作品自我实现牵涉到阅读的过程,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学观念却是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当“揍受学”把读者主体环节作为了一种理论提出来后,才成为确定无疑的理论。这时文学观念的发展算是有了一个完整的表述。而读者主体环节正是通过“文学鉴赏力”来“释放”文学作品的内涵的。这是理由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每部作品,每个文本有它固有的艺术的倾向性,读者主体必须有识别的能力。当读者的认识与文本固有的倾向无法融合的时候,阅读行为就建立不起来。作为读者的翻译家,这时需要的就是某种精当的文学理解力、鉴赏力。文学作品多种多样,批评视角也各各不同,根本在于根据不同的作品,选用合适的批评视角。否则就会出现文学作用上的“误译”与“误读”。现在比较文学家们,把“误读”作为一种研究文化和文学差异的对象。这可能对于比较文学是有作用的,但对于翻译并不可取。翻译是要尽量的不发生误读,虽然实践上这是不大可能做到的。也许从严格的作用上说,任何一次翻译都是一次多多少少的“误读”。
20流派和批评理论层出不穷。每一种文学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表达方式。理论的发生都在文学事实的后面。为什么20世纪文论会有如此多的派别?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因为文学本身有了那么多的流派。理论要对已经产生的现象做出解释,本来的参照研究不够用了,批评就走向本体。批评尚且如此,翻译对作品来说是更为直接的行为,当然对于文学要有确切的解释。一个不懂精神分析学的译老是无论如何也译不好意识流掀的作品的。因为这种文本既不是侧重形式审美的本体论,也不完全是要从外部去寻找参照系数的外在批评,而一个译者对于心理、意识和精神的了解,这时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当然这一类作品,实际上也很难译好,也有一定的“不可译性”在内。但是为了做得尽量的好一些,译者的理论修养就提到了前面。对于其他流派,诸如表现主义、新小说派、荒诞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主张,文学翻译批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每部作品也自有它的艺术倾向,译者要在这形形色色的风格流派里识别作家和作品的艺术定位,才能做出更切近的翻译,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也是译者为什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的理由。
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单纯的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翻译能力,因为对于文学翻译还有文学的、艺术的、文化的、历史的、等等知识方面的准备。而直接对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起作用的,正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文学理解力和鉴赏力。缺少了这一点,就不存在文学翻译。艺术素来有“家”与“匠”之分,翻译亦然,“家”乎?“匠”乎?不在手艺,全在会心。有志于此道者,其勉乎哉!翻译文学的水平如何,直接取决于译者自身、编辑加工和批评三个环节。三者共同形成鼎足之势,任何一方出现纰漏,整个翻译大厦的质量都难以保证。对照原文,比较译文,衡量优劣,编辑者和批评者责无旁贷。其实,文学翻译者在选择译本、翻译加工的全过程,也同时秉承批评的眼光,信奉的原则和标准,采纳的蓝本和语言风格,无不体现出批评角色之于翻译文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汉英翻译讲评》.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邓炎昌、刘润清.
[2]《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1989.丁树德.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dlwxlw/lw31430.html上一论文:探讨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