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用“活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825 浏览:47461
论文导读:作业、勇于自我评价五个方面引领,并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评比活动评价表》进行激励、推动,分别在2012级初一和2013级初一试行,效果良好。使“合作”成为课堂文化重构的关键。我校学案中的“协进学习”、“提升学习”一般在课堂“多元探究”、“引领提升”环节中实现,其主要的学习方式为生生合作、
摘要: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建立课堂;在学习内容上,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探究课堂;在人文精神上,鼓励实践,建设创新课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陶行知;“活的教育”;课堂文化;
1673-9094(2014)04-0013-04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深水区,怎样在这“深水区”求得突破?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重构课堂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陶研之路。

一、加强研究设计,增强实践研究的前瞻性

对症实际,明确指向。课堂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文化状态,课堂教学面对的核心理由实际上就是课堂文化理由,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终极目标就是重建课堂文化。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往往主要关注显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总是被善意地忽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都实现了根本性转变,而课堂文化却相对滞后,不能与之协调。因此,课堂文化的重建就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培育出优秀的课堂文化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性突破。
作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学会实验学校”,我校的“陶行知‘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用“活的教育”理论引领“协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提升,突破深化课堂改革的瓶颈,形成生本的、的、探究的、创新的文化形态,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建构“协进课堂”文化。
理论引领,科学规划。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蕴含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今天的课程文化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陶行知丰富的教育实践,成为今天课程改革的楷模。“活的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无论是生活教育、教育,还是创造教育都是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其内蕴的教学相长观、学生主体观、知行统一观、创新实践观以及和谐发展观,对课堂文化的重构具有理论的引领和实践的借鉴作用。
我校根据当前课改实际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以课堂文化的重建作为我们实践研究的重点,建立起以“‘教学做合一’与课堂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实践研究”等子课题支撑的课堂研究管理模式。

二、加强实践研究,积极改善课堂文化生态

1.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生本的课堂

陶行知指出:“智育注重自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1]“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2]他强调:“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3]陶行知告诉我们,课堂文化是一种生本文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首先基于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让“自主”成为课堂文化重构的基础。我校“协进课堂”主要由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三环节构成,“协进课堂学案”主要由前置学习、自主学习、提升学习三部分组成。不论是学案引领的预习,还是课堂活动的展开,“自主学习”都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通过强化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总结、自主积累,让学生处于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课堂生态影响并决定着学习效果,为推动学生的良好课堂生态的形成,我校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育,而且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要求》,从主动确立目标、自觉预习新知、注意课堂高效、科学完成作业、勇于自我评价五个方面引领,并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评比活动评价表》进行激励、推动,分别在2012级初一和2013级初一试行,效果良好。
使“合作”成为课堂文化重构的关键。我校学案中的“协进学习”、“提升学习”一般在课堂“多元探究”、“引领提升”环节中实现,其主要的学习方式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旨在通过合作拓展知识,启迪思维,深化理解,激发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作用创造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关系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不仅依赖自主学习的情状,更取决于每个学生对自身角色的心理期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组织中必须有共同责任认同:课堂没有观众席,每个人都是主体;参与不是一种瞬间状态,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善始善终的动态过程;合作既要倾听他人,也要表达自己;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是积极的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在课堂组织中,教师要善于组创一个对学生来说相对完整的文化天地,积极组织学生投身于知识图景和人文图景的统整之中,提高学生在课堂组织中对自己学习责任的认识程度,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目标。基于此,我校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协进学习小组评比条例》,积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文化形成,引领学生以“主体”角色,诚心地、愉悦地融入到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有一定难度或深度的理由进行协同研究,寻求解决理由的策略和结果,实现个体学习的“最新发展区”。

2.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建立课堂

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提出:“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4]陶行知认为: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学也是相互的;教师用“活的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创设师生“共教共学共做”的氛围。
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是课改的核心,也是课堂文化的核心。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文化是一种制约性文化,教师文化是一种权威性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重教不重学的灌输性文化,课改以来在平等师生的建设方面形式上的突破大于实质上的进展。协进课堂“多元探究”中的师生对话,是对传统教学的极大挑战,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真正把自己当成学论文导读:保留地址.上一页12
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对话、交流,一起品尝失败、分享成功,真正建立起的课堂。“引领提升”中,教师成为课堂活动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放低教学视角,充分尊重学生,让教学成为生命平等的对话交流,同时教师担负着应有的职责,进行精到的点拨,精彩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用“活的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