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我国新政策视野下生教育收费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8 浏览:11426
论文导读:
高等教育教学一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我国研究生教育自2014年秋学期开始将实行全面自费的新政策。研究生教育收费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社会对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生就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较高的期望。研究新政策视野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理由,关注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价值。
研究生招生新政策;研究生教育收费;创新人才培养;理由研究

一、研究生收费新政策的出台的现实背景及其内容

教育理由事关国家发展长远目前的实现、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理由一直是颇受关注的重要理由之一。当代中国的教育理由层出不穷,而当代研究生的教育理由也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中明确表示,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将被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伴随这一新政策的产生与发表,解决研究生教育收费所产生的理由已俨然成为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中的热点理由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同志曾经提出,加快提高研究生待遇,以期能够降低研究生的收费压力。笔者认为,要向从根本上探究新政策下研究生的教育收费理由,需要拿出真正完美的解决方案,必须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国家相关政策、市场机制调节、学生意见、社会反应等多方调查。

二、研究生收费新政策的现实影响调研结果分析

针对新政策下研究生教育收费理由这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展开了相关的调研与研究。我们在江苏相关高校中针对即将面对考研还是工作选择的部分大三大四学生发放了近1000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回收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本科生是很关心研究生教育收费理由的,尤其是对一些原本有计划报考研究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近30%的本科生在问卷中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研究生教育收费理由会成为贫困生继续深造的阻碍;还有近10%的本科生对此制度表示无所谓和不关心;而大多数的本科生(近60%)表示支持与理解。30%的反对率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数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研究生收费其带来的一些后续的影响。
经过调研与深思,课题组认为,现阶段的研究生收费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研究生教育收费势必会对人们的传统思维产生冲击。突然转变研究生一直以来的免费政策,人们对产生研究生的经济负担加重的想法,一边辛苦的读研一边由家庭供养,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难免会考虑此方面的理由。第二,研究生教育收费势必会对高校研究生招生生源产生重要影响,影响考生意向。收费政策的推行会使得广大学子在出国、就业、考研中重新定位,学子们在选择未来道路时时,经济理由显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对象。第三,研究生教育收费势必会对科研等方面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研究生付出的学费和最终可能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知,是影响考生是否考研的重要因素,价值类比是收费成败的关键。

三、完善我国研究生收费制度和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探索

为解决收费引起的相关理由,学界对此已有关注,在《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等论文中具有关于当代研究生教育理由的发展和深刻的探讨研究。在《研究生教育若干理由探索》以及《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由研究》等研究著作中亦有相关论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完善我国研究生收费和人才培养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加大对优秀研究生的奖励以及完善配套政策等措施,切实解决研究生的后顾之忧。其次,加大研究生补贴等制度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实际操作。再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加大财政投入,让我国高等教育行业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最后,提高研究生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重新定位教育方向,建立更优的师资学术环境,创立更好的就业前景。只有这样才会让广大学子在出国、就业、考研中重新定位,激励研究生潜心学术,才能留住更多高等优秀人才,更加利于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不断发展,我国研究生收费政策有一定的变化与发展也属必定。如何在新形势下为研究生们完成学业保驾护航、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研究生们,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理由。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cjylw/lw25073.html上一论文:论高校开展生挫折教育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