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地方高职教育结构优化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52 浏览:118588
论文导读:
[摘要]文章着眼于专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和目标,立足于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从专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思路和原则、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思,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专业结构 优化
[作者简介]罗映霞(1974- ),女,山西运城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北京 100101)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37-02
为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贯彻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北京市教委将“引导高职院校紧密围绕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完善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列入2013年工作要点。如何引导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趋于科学合理,真正实现优化的预定目标,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专业和结构优化的内涵

据《教育大词典》中的解释,“专业”大致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①国内专业一般指包含“课程计划”或“主修”在内,融师生、教学资源等为一体的专业实体,本身蕴含教育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中所提“专业”即此专业实体。专业结构集中体现了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种类、规格、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包括专业数量、专业规模、专业布点、专业质量等关键要素,是这些要素以一定的比例和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总体目标是要与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提高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质量,专业结构调整要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优化院校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结构和就业质量为目标。

二、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1.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应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尽管调查数据显示,地区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的比例基本匹配,但持续的结构性失业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现象仍然反映出了理由。据统计,北京市2011年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中,计算机类和会计类专业人数远远供大于求,而与北京市“十二五”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主体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应的会展、轨道交通、旅游、环保、家政、托幼类高职人才的数量却远远供不应求。这反映出部分地区的专业结构整体上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传统专业、热门专业和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设置比重过大,新技术应用类和服务类专业相对偏少。人才市场信息整合的缺失、专业结构调整的迟滞以及主管部门审批限制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
2.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应进一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质量。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相比之下,对专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关注明显不够,导致专业结构普遍呈现“散、松、平、常”的特点。表现为:专业设置人为化、跟风化,“孤岛”专业四下散落;专业关系松弛,支撑和融合缺乏,集群优势微弱,办学效益低下;优势专业不突出,特色专业趋平常,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据笔者统计,2012年北京市重复布点数多于15的专业甚多,且各布点间人才培养规格趋同,专业结构难以体现学校特色,缺少应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灵动性和创新性。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迫在眉睫。

三、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路和原则

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遵循职业教育自身规律,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为目的,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服务市场与校内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来培养人才,因此,专业结构优化要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保持一致,符合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专业结构的调整要立足于校内实际,全盘考虑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基础、相关学科支撑、师资和实践环境等,坚持服务市场发展需要与校内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2.稳健发展和动态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劳动力市场总体是供需平衡的动态过程,短期内人才需求信息不足于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关键依据。北京市人事局发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北京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显示,招聘需求前20位专业排名中,50%的专业在2008年第四季度跌出热门专业之列。专业结构调整要坚持稳健发展与动态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应在不偏离地区发展趋势的大框架下,通过设置专业方向、调整教学内容等方式增进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保持专业建设的适度稳定和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多样性、多变性人才需求,同时有效避开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3.立足当前和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即同步发展,并略有超前。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发挥主体的判断和选择作用”②。一方面,依据地区资源目前状况、产业构成、人才供应状况以及整体经济发展趋势,为地区发展提供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发挥教育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专业设置要具有超前性,通过人才的战略性储备,助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兴产业的形成,推动地区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保证人才的及时供给。
4.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布局优化,涉及专业的规模、专业之间的配伍与组合、专业的质量和水平以及专业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诸多理由。优化既是实施的行为过程,也是行为的期望结果。只有做到专业结构布局满足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才是优化的专业结构布局。③

四、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

1.高职院校层面。(1)把握社会需求,根据学校定位,合理优化学校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要定期研究和领会国家和地区关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文件,关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了解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关注市场动态,提高对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异常波动的敏感度,把握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构建优化的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基本对应的是学校论文导读:②潘懋元.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高等教育研究,1989(3):5.③刘林,郭静,张丹海,等.优化北京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布局的研究.北京教育,2009(11):20.④参见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⑤陈林杰.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3

4.上一页12

的主体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主体专业是办学定位和传统优势的体现,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特色专业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可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创建学校品牌,与市场行业企业岗位群适切性高、就业竞争力强的专业;新兴专业作为学校发展特色的新生增长点和优质潜力股,符合国家培育和扶持方向,人才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应给予大力扶持和加强建设。(2)创新专业结构调整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专业结构科学优化。创新专业结构调整体制和机制,需要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建立和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④,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结构优化的指导作用,从教育内部和外部共同保证对专业调整的社会价值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判断。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周期同步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布局的例行评估和优化机制。完善专业设置和管理相关规定,尤其要将校内外需求和发展趋势、建设基础作为新专业设置的先决条件,将专业近三年的就业质量作为专业停招的重要参考信息。(3)建立开放式的专业信息资源网站,为专业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开放式的专业信息管理资源网站,做好信息的收集与提供工作。与相关行业及政府网站建立链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指导性文件资料的定期保护,建立供求信息数据库,完善专业招生信息、建设状况及就业状况等信息数据。专业信息平台将对专业评估、专业预警、专业结构优化、信息对外流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4)打造特色专业群,走专业集群化和资源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地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深思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着眼于地区产业和行业岗位群,依托特色专业,在已有办学基础上,构建与之相对接的高职教育专业群,即将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相关、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若干个专业,以某一学科为主线,结合而成一个专业群⑤。专业集群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极大增强专业关联和支撑,增强专业发展后劲;有利于专业交叉融合,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推动教育资源的集约化运转,提高办学效益。(5)停转并增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效益优先。专业结构调整一般包括停办、转改、并入、新增四种方式。对于时代特色较强的专业,若社会需求和就业率低,且不具备转改和并入条件,可以考虑停办。传统专业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坚持的主体专业。对社会需求不高的传统专业,在选择停办时要慎重考虑其退出成本,可寻找新的市场对接,通过师资和技术进行提升改造,使其重焕新生;也可考虑转改和并入,实现资源再利用。此外,为构建特色专业群或发展办学新特色,可适当增设新专业。新专业的增设要与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的产业相一致,充分调研市场发展前景,体现应用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效益性。总之,灵活运用停、转、并、增加种方式,盘活存量,配置增量,效益优先,实现专业结构科学优化。2.教育主管部门层面。为从宏观上引导高职教育整体专业结构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基本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导向、定期评估等必要的宏观调控职能。(1)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和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健全地区人才供求信息发布机制和平台,为高校之间地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高校与社会间的了解与沟通提供服务。倡议政府部门整合地方人才供需状况,定期发布供求分析报告,公布各类专业的人才供应与需求数据,对地区经济走势和供求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倡议。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地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专业招生、就业状况等信息,为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提供信息和参考。(2)适度放开专业设置自主权,完善评估机制。一般来说,高职专业设置最好由与市场联系比较密切的办学主体做主。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指导性、开放性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管理新机制。一要借鉴国际经验,改革现有专业设置目录管理办法,授权学校在二级专业类下,参考现有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并命名。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专业调适的市场属性,丰富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规格,避开高职人才培养的趋同现象。二要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发挥地方行业学会、知名咨询机构等的作用,对学校办学效益、专业结构、专业质量等进行常规性的评估。建立评估与招生、评估与财政拨款、评估与项目评选、评估与评优等挂钩的关联机制。多种手段并举,既能有效激励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又能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高职教育应坚持专业结构调整优先的原则,把握调整方向,将专业结构优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来看待。高等院校、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社会机构要合理分工,通力协作,以制度为保障,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6.
②潘懋元.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高等教育研究,1989(3):5.
③刘林,郭静,张丹海,等.优化北京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布局的研究[J].北京教育,2009(11):20.
④参见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
⑤陈林杰.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