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34 浏览:144594
论文导读: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二、教学过程中渗统文化的策略(一)学好汉字,传承文化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是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有其音可读,有其形可辨,有其义可寻,虽然在
【摘 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仅存下来的文化体系,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乃至世界的瑰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开满传统文化之花,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的视野和思想。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语文;传承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改,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仅存下来的文化体系,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乃至世界的瑰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教科书的编写”中也提到“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因此,拾起传统文化,让语文教学开满传统文化之花,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个人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范畴

有学者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以各民族为主体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等,它具有其显著的特点: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其实,传统文化的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民谣、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廷文化、帝王学……”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新课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二、教学过程中渗统文化的策略

(一)学好汉字,传承文化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是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有其音可读,有其形可辨,有其义可寻,虽然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些字已经转变了它的本来面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传统文化中古文字的了解。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现在仍用繁体字,就这方面来说,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的坚持者和守护者。
在《新课标》对于汉字也有要求和说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的汉字演变过程;古代对造字策略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部分。如在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课本识字

(一)《口 耳 目》就是对汉字演变过程及对造字法中象形字的初识。

(二)学习经典,传承文化

1.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渗统文化。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学经典中的古诗词是中文中独有的一种文体,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熏陶。因此,阅读这些文学经典,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中诗词的学习,是每位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诗歌阅读方面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从对《新课标》的解读中,以及我们1~6年级的教科书中出现的诗词,我们不难发现诗歌在我们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我们教育界的传承。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平会逐渐提高。小学课本中出现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老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让几千年来的文学在孩子们的思想中长存。
2. 学好经典文学。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权威著作,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后来者。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是中华的经典,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众所周知,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位中国人的遗产,虽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易于诵读,脍炙人口。《三字经》中不止有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它更是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常识。这些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让传统节日唤醒学生的传统意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到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论文导读:
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体会文化传承的深远作用。在《新课标》中提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正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让毛笔走进课堂,让名人走进教室,让名句贴在墙上,让中国传统乐器、传统音乐、传统戏剧……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多利用现代化手段,让我们的校园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式教育乐园,让更多的“孔子学院”伫立在中国,更走向世界。
总之,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语文教学更担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我们要让校园成为传统文化孕育的摇篮,让课堂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圣地,让教师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歌者”“舞者”,让传统文化之种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生根、长芽,让传统文化之花在整个中华大地灿烂而开。
【参考文献】
[1]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金伟英. 试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1).
[3] 汪潮. 试论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J]. 新课程(中旬),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