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梁山“民间水浒传说圈”形成历史文化环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48 浏览:147100
论文导读:缗”。到了北宋末年,渔民张荣组织领导了起义军,以梁山泊为根据地,和敌人开展了斗争,女真奴隶主南侵时,张荣领导的起义军曾英勇抗击金兵,军号“张敌万”。北宋以后,梁山地区的农民起义依然此伏彼起,连续不断,梁山一直被做为重要的根据地,例如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徐鸿儒起义军攻占郓城以后,就把起义军的家属安顿在梁山泊。
【摘 要】从传说流布范围的角度着眼,一个特定的传说流布应有它的核心处所。传说圈也不只是以“可信物”或遗址为标志,并不只是一个平面的地理特征概念,而是一个纵横交织的历史文化、历史活动、宗教传播与民族语言的立体呈现。文章主要从文化环境方面对“民间水浒传说圈”在梁山地区成因进行历史性分析,并佐以典型的自然生态因素及当代该传说圈的目前状况。
【关键词】民间水浒传说圈;流布;历史文化环境
日本民间文艺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写道:“无论是多么小的(不著名、范围窄)传说,也必有中心,这使传说的吞并和同时共存,都发生相对困难。”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在水浒英雄的家乡山东省梁山县及其周边县市区都有广泛流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中,梁山县组织近千人的民间文学普查、搜集整理队伍,历时8年,完成了270余万字的《梁山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讲述、搜集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两万余件,仅搜集传说故事就8989篇,其中水浒英雄传说380余篇,基本反映出了梁山地区的民间水浒传说概貌。

一、梁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历史上梁山一带处于济水、汶水冲积平原交界地带,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平原低丘,适于人类生息,早就有人类在此定居繁衍,在历史上曾为国、郡、府、路、州、县,并且多处遗址证明,这里在四五千年钱就有史前部落——东夷人居住。从五代到北宋末,黄河有三次大的决口直接影响到梁山地区。由于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梁山泊的面积逐渐扩大,到熙宁年间以后,范围已达八百余里。梁山周围尽是深港水汊,芦苇草荡,地势复杂,形势险要。北宋以后,随着河道的迁移,泊水日渐减少。但是因为黄河水患不断,其后又多次再被淹没。滔滔的黄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侠义故事。

二、民间水浒传说圈中心——梁山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

(一)自古以来,梁山地区的劳动人民累遭黄河水患,并受着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这迫使他们不断地奋起反抗
历史上黄河下游大改道二十多次,其流路涉及梁山的有6次。汉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在瓤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注入东南的巨野泽(梁山位于巨野泽的北部),夺泅水、淮河入海,行河达23年之久,这是黄河的第二次大徙,也是流经梁山的开始。以后黄河多次泛滥涌入巨野泽,大泽日以淤积,五代至北宋时期,在梁山境内形成梁山泊(也称梁山泺)。宋政和年间,晃盖、宋江等人起义,以“八百里水泊”为屏障占据梁山,给宋王朝沉重的打击。《水浒传》以此为题材传世,梁山也借小说之名闻名于世。之后黄河多次决口,梁山泊受洪水的积淤,逐渐缩小,“梁山水退地广,金人尝遣使安置屯田,民以态意种之……明年,复以招梁山泺流民,官给以田”(《淮系年表》)。明朝从山西洪洞大量移民至此垦荒,加之大运河通航,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

(二)梁山地区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的传统

关于梁山泊渔民起义的历史记载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从中依然透露出这一地区的劳动人民前仆后继不断举行起义的历史真相。他们利用水泊的自然条件,依靠湖泊港汊,芦荡苇塘,和反动的地主阶级展开英勇的搏斗。
早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这一地区的渔民,就曾加入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北宋时期,梁山泊的贫苦渔民,不断举行起义,熙宁年间以黄麻胡为首的起义军,就是以梁山泊做为根据地。《宋史》里“‘梁山泺(泊)素多盗”,“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梁山泺渔者习为盗”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些被诬为“盗”的起义者,正是那些被迫造反的贫苦渔民。到宋徽宗时期,剥削日益加重,渔民捕鱼采蒲苇,要“立租算船纳直,犯者盗执之,一邑率于常赋外增租钱至十余万缗”。到了北宋末年,渔民张荣组织领导了起义军,以梁山泊为根据地,和敌人开展了斗争,女真奴隶主南侵时,张荣领导的起义军曾英勇抗击金兵,军号“张敌万”。北宋以后,梁山地区的农民起义依然此伏彼起,连续不断,梁山一直被做为重要的根据地,例如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徐鸿儒起义军攻占郓城以后,就把起义军的家属安顿在梁山泊。在清代,仅咸丰年间,梁山一带就发生了满兴印、席万林、董增奇等领导的农民,重创了反动军队,打击了封建统治。以后当捻军转战到这里时,梁山的广大贫苦农民,热烈地参加和支援起义队伍,与僧格林沁率领的清王朝的精锐部队,进行了殊死战斗,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当时,这里有一首歌谣说:“老爷生在芦花滩,不怕皇帝不怕官。”充分表达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
梁山地区历代农民起义的英雄历史,汇集成一首不畏,坚持斗争,敢于造反的壮丽诗篇。以至于处于民间水浒传说圈核心区域的梁山地区每一地域,每一所在,乃至花草、鸟兽、鱼虾、习俗、穿戴等,几乎都可以引出一个民间水浒传说来。在旧社会,人民除了公开的反对封建统治者外,再就是通过故事,寄托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常言说得好:“捆住众人的手,封不住大家的口”。劳动人民不管封建统治者权有多大,地位多高,他们通过讲故事,可以锋芒直指,反抗压迫,争取解放。这些故事中也有一部分是无益无害的,起着一定的娱乐消遣作用;极少数是低级庸俗、有害无益的,在流传中,经过多数人的增补修改加工,被变异成健康有益的,也有的渐渐被人们抛弃。千百年来,经朝历代,在劳动人民中间依靠口头相传的手段,经传至今,形成历史文化脉络清晰的梁山“民间水浒传说圈”。这些传说故事,绝大多数是有益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成为劳动人民自己无形的“生活教科书”,至今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田国男.传说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8.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ywhlw/lw43767.html上一论文:探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