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几个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57 浏览:34428
论文导读: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国民素养结合起来。文化;改革;体制1008-6463(2014)04-0071-04大量的史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摘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解决我国文化发展面对的一系列重大理由的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要把握文化变迁的终极走向,牢记中国人的文化使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国民素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化;改革;体制
[]A[文章编号]1008-6463(2014)04-0071-04
大量的史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理由也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综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文化建设既面对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许多新的严峻挑战。进一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业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定要求。

一、为什么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来,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被许多人所忽视。其实,从价值判断看,文化既是政治,又是经济;既是生活,又是形象。有的人所以被称为“土豪”“新富”,就是因为其文化内涵的缺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说中国不可怕,是因为她看到,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只会生产和出口“电视机”而不是具有“传染性”的学说。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国家文化衰落而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汉唐之所以成为“盛世”,根本理由在于其文化的发达与繁荣。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在建设先进文化上下功夫。任何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都应该被革除。
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微观层面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需要”:
1.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迫切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顶层设计。现在,成立了由同志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省也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各项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与以往进行的改革不同,这次改革的目标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所谓国家治理能力,指的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这次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六大领域缺一不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缺失了文化体制的改革就不能算是“全面改革”。另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存活发展的现实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结果,必将使文化赖以存活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计划经济、半计划经济时期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发展机制必须转变,否则,文化发展、繁荣的目标将不可能实现。
2.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现实,迫切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推动三个“全球化”:一是政治全球化,这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出现了所谓的“世界公民”,多以议题为导向,如环保、人权等。西方国家对此可谓不遗余力,大力推销其价值观。二是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如东协、欧盟、北美自由贸易经济区以及美国正在力推的TPP等。三是文化全球化,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主张的文化多样化予以抵制。“三化”中最为成功的是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二:一是国际话语权理由;一是文化产品竞争力理由。我国文化的目前状况是“硬实力不硬”,“软实力太软”,文化产品难以与人竞争。据统计,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份额构成中,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占10%,而中国则不足4%;从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来看,美国占GDP的25%,日本和英国都超过15%,中国不到4%。而我国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存在许多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因素,如孔子学院所遇到的尴尬(俄、美、越等国持不欢迎的态度);国有文化单位缺乏活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文化政策推动发展行动计划》这样表述:“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1]强势文化的需求与弱势文化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3.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反思近2000年人类发展的历史,有四次科技进步,给文化生产方式带来了堪称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是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第二次是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带来图书生产方式的革命,使图书生产成为产业;第三次是19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出现了音乐、电影、广播、电视等,使视听产品的生产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出现,对文化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由科技进步所引发的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又给文化管理带来许多新的课题,比如网络文学的规范与管理。Internet本身没有国界概念,网络文学网站如何管理?网络文学的内容如何把关?值得深思。最近,多个知名网络文学网站涉被查,再比如:我国对网络游戏业的管理,也一直困难重重。由于管理机构众多,带来了职能交叉、业务界限不清、政策协调性不够等理由,被人调侃为“八龙治水”。互联网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电子邮件、聊天室、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媒体业已成为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产业。层出不穷的文化业态,对我国现有文化管理体制提出了许多挑战。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ywhlw/lw43765.html上一论文:试论文化,企业与企业人发展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