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论侗族大歌文化生态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29 浏览:13198
论文导读:
摘 要:侗族大歌是我国民间多声部合唱艺术珍宝,主要分布在我国黔、湘、桂毗邻地区和鄂西南一带,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不论从形式、到音乐本身、再到其传承都和自身文化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其中鼓楼大歌文化、大歌各类别、大歌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无字传歌等体现出侗族大歌的文化生态价值。(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侗族大歌;文化生态;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侗族大歌”文化生态价值研究》结项文章,项目编号:12YBB035
侗族大歌——侗语“嘎老”,是我国民间多声部合唱之艺术珍宝,主要分布在我国黔、湘、桂毗邻地区和鄂西南一带,其中贵州省侗族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侗族主要居住在怀化市和邵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侗族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和桂林市,湖北省的侗族则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通过音乐工作者们的研究,逐渐将侗族大歌从音乐角度、人类学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让侗族大歌走出村寨、走到北京、走向全世界,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让侗族大歌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的发现,彻底打破西方视中国音乐为无和声、五复调、无织体的片面观点,如今已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侗族大歌是侗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生成、发展和形态与它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从历史到今天,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态对侗族大歌的影响和作用,逐渐使侗族大歌形成了现在的相对稳态。其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境的变迁、他文化的冲击,还将继续不断地嬗变。当下这一历史时期,侗族大歌的受重视度可谓史无前例,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方向从音乐的本质上升到文化层面可谓一大进步,但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去探究其价值还未见之,本文就着意从此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任一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嬗变等和该艺术形式所处的文化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侗族大歌亦是如此,侗族大歌不论从形式、到音乐本身、再到其传承都和自身文化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其中侗族大歌中的鼓楼文化、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无字传歌等最能体现其生态文化价值。
1 鼓楼文化体现多重文化精髓

1.1 鼓楼本身体现侗民建筑文化

鼓楼可谓侗寨里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侗民聚集一起唱大歌的重要场所,自古侗族人民若是迁移、建新寨,必定先建的是鼓楼,似乎有了鼓楼就有了家。寨子里其余民居的修建都不得高过鼓楼,鼓楼中的大歌是艺术、鼓楼本身的修建同样是一门艺术,充分体现侗族匠人的智慧。整座鼓楼的建造不用图纸,不用设计,建造层序和具体方案,全靠祖辈口口相传,记忆在匠人们大脑里,无需一丁一卯,全用性状各异的木头相衔接而成,严丝合缝、毫无分差,层高11层、大概20米。鼓楼无墙有瓦,匠人们还在内部绘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侗族风情以及各种自然风景、花鸟图案。这样的鼓楼建筑从建造开始直到最后完成,无论任一环节都展现着侗人的智慧,鼓楼的任意角落都体现极强的艺术性,它本身就有着让人们叹为观止的艺术价值。

1.2 鼓楼唱大歌体现侗民的精神文化

侗寨中的鼓楼对侗民而言是神圣的,象征着他们的族群力量,体现着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从古至今,侗族传统大事都在鼓楼进行,如出远门、取名等等。侗族大歌是侗民表达情感的方式,庆丰、祭祀、交流情感等等,侗民们都唱着不同的大歌。不同的曲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唱响在象征着族群精神支柱的鼓楼中,这些鼓楼中回荡的大歌此时已变成了一种音乐符号,已不仅仅是单存的优美的歌声,各种大歌中赋予了侗民们丰富的精神内涵,如信仰、寄托、制度,体现了他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鼓楼中唱大歌增强了侗民的群体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2 大歌体现民族性格

2.1 大歌的界定

侗族大歌是侗族歌种中的一种,侗语称为“嘎老”(ga lao),其意思为“大的歌”,故侗族大歌是直译而来的名称。侗族大歌的“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特点上:其一,它的演唱不能是独唱,而是由一定数量的歌队来演唱;其二,大歌的曲调非单声部,而是两个声部以上的合唱;其三,大歌是在重大节日或接客待宾时演唱的,地点需是鼓楼或卡房中,隆重而正式;其

四、大歌的规模较长、较大,一首歌中包含很多段落,少至六七段,多至百段以上。

2.2 大歌的种类

侗族大歌的种类根据其演唱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嘎老”(ga lao),即一般大歌。这类大歌一般是以地方而命名,如《嘎银胆》即银潭大歌,这样的歌最初起源于当地,以当地为名,但大歌流传渊源,各寨各地的人们相互交流,互唱大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大歌已不仅仅是当地人在唱,甚或现今的当地人都不知道所唱曲子的由来,但无论怎么流变,这类大歌一直传承了下来。(2)“嘎所”(ga so),即声音大歌。此类大歌是以表现歌队的声音为主,歌词间断,段落不多,但是衬词、衬腔丰富,通过人声体现各种动物或事物的声音,如蝉鸣,蜂叫,小河流水等等,此类歌具有很强的仿生性,需要歌者有很高的演唱技巧。(3)“嘎窘”
(ga jun),即大歌,是叙事歌的范畴,只因其讲述的故事是有关圣贤、有关传说的事,唱这些内容以能教化族人,让族人知礼仪、明是非。(4)“嘎节卜”(ga jiep),即叙事大歌,此类大歌节奏性不强,主要强调低声部之间的延续性和旋律声部歌头的呼应。

2.3 大歌中的民族性格

侗族大歌无论是从它演唱形式上的特点还是从它的分类到演唱都多维地体现出侗民的个性特征。大歌中的“大”中包含的各种特性,展现出侗民是一个善于合作的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当然更是一个能个善舞的民族。大歌中的种类同样也鲜活地呈现其民族性格:“嘎老”展现侗民对哺育自己土地的热爱,它们将其唱在歌里,记在心里;“嘎所”,将侗民们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展现无遗,它们和大自然中的山水鸟禽在同一个生态环境生共存,它们的歌声中充满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态的爱论文导读:
护深刻地体现于歌中,天人合一。“嘎窘”,体现了侗民的民族自律性,他们通过大歌的形式来传播道德,建立族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这歌声中产生的教化作用远超于书本。“嘎节卜”在叙事中歌者的合唱技艺的合作水平可谓高超,其中长达几十乐句的连绵不断的乐音,是歌者之间密切配合换气的结果,这充分体现了侗民之间的合作能力,各尽其责、不抢风头、达到整体而统一的和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