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三重任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89 浏览:22009
论文导读:化冲突现象及其表现古代文学教学课堂文化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之间思想、行为、精神的互动,即“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组织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之间合理而有序的互动。当课堂文化诸要素之间产生矛盾、异动的时候,就形成了课堂文化冲突。“课堂中教师、学生、社会文化在文化
摘 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境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遭遇了课堂文化冲突,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和文化传承不力。只有重新审视教学理念、制定教学任务、改革教学手段,才能消除课堂文化冲突,所以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要完成的三重任务是:推动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系统的建立,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系统的形成,推动学生审美感悟系统的完善。
关键词:课堂文化 文化冲突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1004-6097(2014)08-0005-02
作者简介:刘群(1967—),辽宁抚顺人,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高校中文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非中文专业大学语文等课程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末期以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作为高校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受各自思想观念、身心特征、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吸纳了不同的文化内容,由此产生了师生间文化选择上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课堂文化冲突。如何消解课堂文化冲突呢?笔者认为还是要从课堂教学本身出发来解决这个理由。本文以孔尚任《桃花扇》教学为例,具体阐释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要完成的三重任务。

一、课堂文化冲突现象及其表现

古代文学教学课堂文化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之间思想、行为、精神的互动,即“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组织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 [1]之间合理而有序的互动。当课堂文化诸要素之间产生矛盾、异动的时候,就形成了课堂文化冲突。“课堂中教师、学生、社会文化在文化的价值体系、文化资源、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是课堂文化冲突的内源性基础,构成了冲突的可能和条件。” [2]
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课堂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
一是师生文化选择不同。教师群体自觉地接受和传递优秀民族文化,比如《桃花扇》作者在人物体系中负载的深沉的历史情怀、深刻的反思精神、热切的救世愿望等。而学生群体则更易于接受流行文化的诸多理念,受时下影视文化的影响,他们主要关注“离合之情”这一线索表现的内容。二是师生文化择取方式的差异。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经典作品获得精神的提升和审美的陶冶,获得人生经验和感悟,从而获得长久的审美体验。学生们则觉得与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距离,阅读有障碍,他们普遍乐于接受图画、影像、动漫等表达方式。三是课堂功效期待的不同。学生重视那些与他们就业、升学等现实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这与教师期待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理解力、对文化的继承和反思能力形成错位。
课堂文化冲突对教学的不良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冲突使学生们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神色意趣等或冷漠忽视,或抵触排斥,阻碍了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并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另一方面冲突疏离了师生关系,导致师生之间在教学层面互不信任,难以顺畅沟通。基于此,本文重新审视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手段,以期建立和谐的课堂文化,使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获得应有的效果。

二、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三重任务

(一)推动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系统的建立

具备较为完善的传统文化知识系统是学生与古代文化建立联系的先决条件,也是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础性任务。教师首先要正视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形态,其次要在教学手段上予以更新与调适。就《桃花扇》教学而言,从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入手,通过播放电影《桃花扇》片段先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然后将侯方域、李香君、柳敬亭等历史人物文献史料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字典故知识、戏剧知识介绍给学生;再细读作品原文。这一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障碍,初步消除造成文化冲突的内在因素。

(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系统的形成

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解决理由的能力和品评鉴赏能力。尽管师生课堂文化冲突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课堂文化冲突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交流沟通,“冲突造成了一种部分或全部不受规则或规范约束的环境,同时它也作为一种催化剂,推动新规则和新规范的建立。” [3] (P.109 )解决古代戏剧作品教学课堂文化冲突同样需要建立新规则和新规范,那就是师生关系的根本转变,也就是哲学家布贝尔所倡导的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 [4]。近年来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丰厚,但在教学实践中多表现为增加课堂互动、调动学生情绪、促使学生更多参与各个教学环节,仍然未能实现师生精神成果的“和而不同”式的展现。为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按照学习能力系统的形成规律设计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一是归纳整理能力的训练,包括撰写全剧故事梗概,撰写李香君、侯方域、柳敬亭、苏昆生、左良玉等戏剧人物小传,编辑曲辞名句、名段等。二是论辩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讨论的论题,论题主要针对《桃花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结构等;然后分组讨论,形成小组讨论纪要,由各组长陈述。从查阅材料,到书写文稿,再到发言讲解,经过这一过程,引领学生完全进入《桃花扇》的艺术世界,消除学生与古代戏剧作品的隔阂,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课堂文化冲突,实现完善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推动学生审美感悟系统的完善

审美教育是文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古代文学作品教学除了完成上述两重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构建一个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学境界,即课堂教学中围绕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美、语词美、意境美而达成的师生间情感互动、心神交汇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推动学生审美感悟系统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批判能力。《桃花扇》中那象征李香君“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凄苦身世和爱情悲剧乃至更深层隐喻“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的桃花意象,那种由“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引发的渔樵闲话和人生虚幻之感,那些以龙颌之珠般的“论文导读:
宫扇”穿插于“如龙之笔”的巧妙结构,都极具审美魅力,为我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资源。
上述三重任务相互关联、细致紧密、依次递进,教师课堂讲授、点拨与学生的课外训练相结合,有效解决了课堂文化冲突,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宏丽.课堂文化冲突的多视角审视[J].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三重任务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东北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2]王铁群,张世波.论社会学视野观照下的课堂文化[J].教育科学,2003,(4).
[3](美)刘易斯·科塞.孙立平 译.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李瑾瑜.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及其启迪[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编辑:李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