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施行者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15 浏览:71373
论文导读: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
优秀不优秀,是相对的概念
将传统文化分为精华与糟粕,精华的叫“民族性精华”,糟粕的叫“封建性糟粕”,这个定义很明确。但接触到实践,就很复杂了。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批判的东西都叫“封建性糟粕”,但现在看来并不都是这样。比方说“孝道”,过去都说它是“封建性糟粕”,包括鲁迅在内很多人都批判过。但现在社会上都提倡它,认为“孝道”非常重要,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基础。孙中山曾经说,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点和特点。
这里隐含一个理由,孔孟讲的“孝道”和宋明时期是不一样的。元代编的《二十四孝》和孔子讲的“孝道”差别太大了,它不人性,讲绝对服从,只有子女的不是,没有父母的不是。而孔子的儒学从来都是讲对应关系,比如父慈子孝。《孝经》上讲“几谏”,子女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特别是父母做的不义的事情要进行劝告。“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都是把“道义”放在最高的位置,把道义看得比君、父都高。宋明以来,很多学者违背了孔孟的思想。从中国历史上看,“孝道”起的作用是比较好的,当然也有坏的作用,坏作用是因为使用不当,这里有一个能不能真正理解儒家“孝道”的理由。
儒家在历史上也有僵化的毛病。过去批评的“陋儒”、“迂儒”,就是僵化的意思。孔子提出是君子治儒,还是小人治儒,二者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文化中,怎样区分优秀不优秀,是相对的概念。我认为,关键在于施行者——有水平的施行者,可以传承好的东西,便是优秀的;水平更高的,可以把不好的经过改造加以利用,按庄子的说法是“化腐朽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施行者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为神奇”。但是施行得不好、水平很差、专门传承坏的,好的也能变成坏的,这就麻烦了。所以,不是传统文化优秀不优秀,而是传承的人怎样去施行的理由。而且,并没有人提倡传承坏的东西。比如,中国历史上有段时间妇女裹脚,现在没人提倡,不管哪个权威人物去提倡,也不会有人去听。所以,传统文化前用不着加一个“优秀”。西方的文艺复兴,没有人说优秀文艺复兴,古希腊也有不好的东西,复兴的是过去实行、现在还能用的;是过去实行,经过加工还可以用的。
中华文明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从没有中断,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文化消失了,古印度、古埃及文化也都中断了。
第二个特点是尽管地域大、人口多、民族复杂,但还能够长期维持大国的政治局面,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欧洲,地域上和我们差不多,人口不到一半,欧盟也统一不起来。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两项成就,其中重要的理由归功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政治智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没有政治智慧不行,比如秦朝建立郡县制,能够维持到清朝,2000多年了,这个要政治智慧。还有科举考试,西方说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人说,西方有平等,我说中国也有。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身份平等、机会平等,不是社会平等,社会平等到现在西方也做不到。科举制度下,宰相的儿子科举考不上,也不能当举人、进士,贫苦农民能考上也能,中国传统社会因此有了上下交流的流动性。
有人还提出,元朝之后中国就不是中国了,认为汉族才是中国。我认为,应该是汉族是中国的主体,蒙古族、满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元朝并没有把中国消灭,元朝修了宋史,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二十四史连下来,就说明中华文化没有中断。古印度、古埃及、古罗马都没有这种续写。所以,我认为“二十四史”是世界文化瑰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这些都说明中华文化有它的特殊性,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很大的包容性,用不着提“优秀”,提中华传统文化就可以了。
为什么讲复兴中华传统文化?首先是因为过去辉煌过,后来衰败了,才有复兴理由。如果不辉煌,那叫崛起;一直辉煌,叫传承。
我认为,是时候提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了。
这里有历史的经验在里面。我们看汉代的历史。刘邦刚打下天下,要巩固政权,要把一些危险因素去掉。这是第一个阶段。汉文帝、汉景帝做的事情是让人民富裕起来,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因为富民政策才能巩固政权。这是第二个阶段。富了以后怎么办呢?到了汉武帝,很多儒家提倡议,要发展教育。最突出的就是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在董仲舒所提的三个策略里,重点讲的就是文化教育,最后还提到教育的教材应该以孔子儒家为主要教材。富了以后要进行文化教育,所谓“富而后教”,这是孔子的思想,孟子也强调了这个,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是第三个阶段。
汉初经过三个阶段,总共六七十年就出现了盛世。因此,我认为盛世大都具备三个阶段:巩固政权、让人民富起来、大力发展文化教育。这应该是中国历史的规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们也到了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的阶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传统文化中,能为今用的都要正确使用,不为今用的,改造一下也能使用。有人说,“三纲”一个都不能要,“五常”一个都不能丢。经过改造,今天也可以用,实际上,这里面讲的是纲与目的关系,比如企业里,老板就是“纲”。过去我们理解“纲”有点绝对化,真正的儒家都没有提倡绝对听命君主的,都强调个人的独立性。
再比如,“仁义礼智信”也可以用,但要用得对。现代社会强调信用,但儒家对信是有所保留的。齐桓公时,管仲本来支持公子纠,后来公子纠败了,被齐桓公杀了,管仲又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朱熹以后有些人就说,管仲是背叛了主人,不守信用。其实先秦时是不存在这个理由的。孔子在《论语》上有两个地方说管仲做得对。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公子纠还没有当国君,是争权时被杀的,何必为他去死。他帮齐国成就霸业,那是社稷理由,对人民也有好处。孔子说,没有管仲的话,我们现在还披发左衽。他为民做了,为社稷做了,不应该为公子纠。但是宋代以后的儒家就缺乏历史眼光,缺乏政治智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施行者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ywhlw/lw36229.html上一论文:研讨生态恢复\美学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河流再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