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灸药联合治疗对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95 浏览:36217
论文导读:补药物与针刺之不足,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温脾补肾的功效,施灸材料艾绒,其性能《本草》中载:“艾叶苦辛温,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绒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陈日新、康明非等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易出现热敏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中药对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的影响,探寻治疗的新措施。策略 将60例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及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蛋白尿、肾功能、胱抑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7%,中医症候明显改善,尿蛋白、胱抑素-c、血肌酐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能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症状,延缓肾病进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 艾灸;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疗法
1004-4949(2014)09-0206-0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中医药技术在治疗CKD方面策略较多,艾灸作为中医独特技术之一,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改善症候、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较好的作用。我们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治疗CKD2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CKD2期{参照K/DOQI研究组对CKD的分级标准,应用MDRD公式计算eGFR}[1]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具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60≤GFR≤89ml/min/1.73㎡;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湿浊内停;(2)感染、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加重因素得到有效制约;(3)原发病为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4)坚持治疗8周。
1.2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感染、酸碱电解质紊乱难以纠正者;(3)原发病为狼疮、多囊肾等病;(4)合并心、肝、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5)未坚持8周。
1.3 治疗策略 两组均在制约原发疾病上予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指导、制约血压、纠正贫血等),对照组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10mg,每天一次。治疗组予艾灸和中药治疗。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湿浊内蕴。症见:浮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纳差,大便偏干,尿有泡沫,舌淡或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细。治以健脾益肾、化湿泄浊。药用党参10g,黄芪30g,生地15g,淮山20g,枣皮10g,茯苓15g,薏仁20g,鸟不宿20g,枳壳10g,青风藤30g,六月雪20g,徐长卿15g,红景天6g。小便频数者加芡实、金樱子;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菊花;感冒咽痛者加双花、连翘;尿血者加白茅根、茜草、荠菜。
艾灸策略:(1)选择热敏穴:用艾条在关元、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阿是穴进行热敏化探索,应用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法等手法进行探查,当患者出现透热、或扩热、或传热、或酸胀等灸感时,此即为热敏穴。(2)灸法:选用本院自制艾条,对热敏穴先行回旋灸3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法2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种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灸至感传消失。(3)每天1次,每次治疗约30分钟。
1.4 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浮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纳呆,大便干的变化情况,统计积分;(2) 常规观察血压、心率等;(3)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肾功能、血清Cys-c(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参考值0.54~1.25 mg/L)。
1.5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卫生部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1)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积分减少>60%,血肌酐降低>20%;(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积分减少>30%,血肌酐降低>10%;(3)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1.6 统计学策略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疗效评定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分析:

治疗组30例,显效7例,有效16例,稳定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6.7%;对照组30例,显效2例,有效12例, 稳定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

3 讨论
灸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灵枢》 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可弥补药物与针刺之不足,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温脾补肾的功效,[3]施灸材料艾绒,其性能《本草》中载:“艾叶苦辛温,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绒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陈日新、康明非[4]等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易出现热敏化腧穴,此穴对艾热异常敏感,能产生“小刺激、大反应”现象,所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传之处,病症随之缓解。现代研究发现[5],艾灸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机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整体免疫力。慢性炎症常伴有免疫功能的障碍,灸疗的优点就是在抗炎同时又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或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血清Cys-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其编码基因属于管家基因,无组织特异性[6]。Ozer[7]等实验证明Cys-c监测与传统的GFR检测策略相比更具有优越性,特别是对GFR仅轻度下降的肾损害作用更大。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ylw/lw47267.html上一论文:探索服用降脂药须知八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