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898 浏览:34625
论文导读:
img src="lwxz.zbjy.cn/tp/1.jpg" alt="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有效导入,往往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排除各种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运用有效方式导入新课,那么整节课的教学将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倡议:
有效导入方式一:回忆旧知,建立链接
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上自我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我国自古就有“温故而知新”的说法。就数学本身而言,它就像一张由无数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大网”,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的,可见以旧知识为突破口,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以此引入新的知识,并且利用旧知识讲解分析新的知识,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会不断加深、加宽学习的内容。
我在教学中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效导入方式二:制造悬念,产生冲突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把这一概念引用到我们数学教学中,也就是课堂中后续讲的知识点,先提前作个提示或暗示,但不马上解答,这样就在学生心中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学生急于求知,驱使他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小华也是12岁,但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和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导入制造悬念,可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指向学习内容。注意力就像一只小鸟,它是很容易受惊吓的,只有极富诱惑力的诱饵才能把它吸引过来,悬念就是一种很好的诱饵,能把注意力吸引住,把注意力牵引来。
有效导入方式三:陷阱导入,启迪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引起深思,这样学生就在浓厚的求知欲驱使下积极去寻求答案,最终解开谜团。
数学课中有些内容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理由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以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策略。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先写出一个数“276”,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笔者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笔者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笔者进一步提出理由:“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很快地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生不思即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有效方式四:“多媒体道具”巧妙导入
多媒体具有连续移动屏幕、简洁明了、操作简单的特点,利用它可增加导入的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容量大,节省时间,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能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导入艺术。
比如,在教学“直线”时,只简单用语言描述“直线可以想象为黑板边无限伸长”,学生会觉得乏味、空洞。但利用多媒体的几何作图功能,进行旋转缩放,会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音像等功能,也能使导入自然。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结合实际,恰当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有目的地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先出示红领巾、三角板、五角星、国旗、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中寻找“角”。这样,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在这基础上去点拨学生,使学生很自然地追求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总之,有效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巧妙运用恰当的导入策略,为教学新内容做好最佳的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论采用哪种导入策略,都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特约编辑 熊叠丽)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ynjsxjxlw/lw2949.html上一论文:浅谈“方法”是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