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让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激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40 浏览:118324
论文导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之源,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寓教于情,让学生在情感深处感动、感悟、感怀,体味情感之美,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语文 情感 共鸣 体验
1004-6097(2014)10-0052-02
作者简介:卢小燕(1980—),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市搬经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直备受广大教师重视。在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情感丰富的经典美文,这些文章表达了浓浓的亲情、悠悠的思乡之情、真挚的友情……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并将情感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升华情感,陶冶学生纯净的心灵,丰富其美好的品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挖掘情感,激发热情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其中不少篇章虽文字浅显,但意境深远,需要读者细细品味,透过文字表面去发现文章表达的意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课文,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并围绕这些情感因素展开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情感激荡出层层涟漪。
例如《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在上课前事先准备一些赞美长城和运河的系列诗歌或文章,并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也可以号召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增加对长城和运河的了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推动知识信息的相互融汇,在畅谈中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如,《雪儿》这篇课文充满了“我”对雪儿的爱怜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使读者看到了作者的美好心灵。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我”与雪儿之间的关系这根情感主线,以情导情,引导学生在解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人至深的绵绵情丝,步入感同深受、欲罢不能的思想境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关注和开发课文的情感元素,才能为教学找到得力的驱动器,由此使学生乐学、想学,并将自己的情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高质量语文教学的一种追求。

二、情境导入,引发共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新课伊始,教师在深入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可创设恰当的情境导入,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教学“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在美好的情感所营造的氛围中渐入佳境。
例如教学《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大家想一想,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帮妈妈做什么?你是怎样来报答妈妈的?老师看得出你们都很孝顺自己的妈妈,孝顺妈妈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个女孩用月季花瓣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大家想认识她吗?她就是我们现在将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这样的导入设计,首先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学生由此形成了“角色意识”,情感悄悄萌发。在这样的情境导入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将“小女孩”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分享母爱的同时,也对文中关于母爱的认识产生共鸣,为下一步教学中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埋下了伏笔。

三、重点品读,体验情感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特别是一些重点的词句,用心品读,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的交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反复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中的情感因素将会在学生用心的品味中,若清晨盛开的花朵,让人感受到馨香,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如教学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在大家熟读课文之后,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笔者提出让学生反复品读:“像一朵绿色的云……”“为了我们的大树……”等句子,品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接下来,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叶子在不同季节所呈现的美,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走进了课文的意境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交融,在情感升华所产生的愉悦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进而懂得了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人类奉献自己的道理。
再如教学《二泉映月》时,课文的重点在第五自然段,笔者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然后联系全文,补充介绍阿炳的生平资料,使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去体会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聆听着阿炳的这首《二泉映月》,学生仿佛穿越时空,情感在笔尖尽情流淌,那是学生真正有所思之后的有所得。

四、引导联想,升华情感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依靠的是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想象与联想,由此升华情感,让学生获得情感审美的愉悦。
例如笔者在执教《但愿人长久》的过程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联想的: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人格魅力所在吗?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让我们感觉麻烦甚至是痛苦、悲伤的事,你是怎么面对的呢?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又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那些麻烦呢?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团圆节,但是有很多很多人,因为种种理由不能回到亲人的身边,让我们借用本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对他们表示祝福,你想把这份祝福送给谁呢?(引导学生联想解放军、台湾同胞等)学生通过这样的联想,一步步体会到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由此萌生出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感,强化了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文中提到儿子阅读了爸爸的来信,感受到了爸爸的快乐,同时也理解了爸爸的寄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假如儿子给爸爸回信,他会写些什么。学生充当高尔基儿子的角色,纷纷给父亲回信,情真意切,但离不开一个主题,那就是“爱,是‘给’,而不是‘拿’”。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论文导读:
解了课文内容,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情感激荡出层层美丽的浪花,才能赋予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的内涵,使其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的重要作用,开发文本中丰富的情感之源,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的教学策略,寓教于情,让学生在情感深处感动、感悟、感怀,体味情感之美,培养学生的美好的人文情怀。唯有如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编辑:李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