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我国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心理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851 浏览:96705
论文导读:
img src="www.7ctime.com/UploadFiles/2014-02/2/20142175745478849.jpg" alt="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马太效应”指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我国大学生就业中也呈现出了“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就业地域和就业行业之间的人才分布失衡以及就业者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本文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从众心理、成就需要、自我暗示以及光环效应是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形成的理由。最后,从就业观、就业心态和大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三方面提出应对“马太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马太效应 大学生就业 心理学分析
一、引言
“马太效应”这一说法源于《圣经》故事“马太福音”篇中的一段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发现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即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此命名为“马太效应”。随后,这个术语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它是指一些个体、群体或地区等由于主观或客观理由在某些方面产生的优势累积,从而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多的迈向成功的机会或获取更大的收获,反之,则愈来愈差,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一方面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密切相关。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应该充分正确的发挥就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合理的规避“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马太效应”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1、就业地域之间人才分布失衡

就业地域之间人才分布失衡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主要流向东部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则明显不足。《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上,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人数占26.1%;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人数占2

3.1%;泛珠江三角洲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占21.1%。

除此之外,大学生就业地域间人才分布不均还表现为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别。《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从2008—2011年三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没有增加,低于2008届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中西部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重庆、西安、武汉。
据此我们可以得知,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仍是大学生集中就业的地方,尽管这些地方已经人满为患,但还是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人才。相反,中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却还面对人才流失的困境。人才分布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2、就业行业之间人才分布不均

大学生就业行业之间人才分布不均主要是指一些热门行业的就业人数多且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高,相反冷门行业的就业人数偏少且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以本科毕业生为例,从就业人数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的行业类排名靠前的分别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教育业,建筑业和政府及公共管理(见表1)。本文数据均来源于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从就业满意度来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则为党政机关、国家垄断行业和金融行业(见表2)。
然而,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初级金属制造业,土品和纸品业,玻璃粘土、石灰水泥制品业的就业人数则位于排行榜后四位(见表3)。同样,在一些就业人数偏低的行业,已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存在偏低的现象。
由此可见,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声誉高以及人才流动相对稳定的行业成为大学毕业生热衷选择的就业类别,而与这些行业相匹配的专业往往也是大学里的热门专业。因此,这类行业拥有丰富的就业人才资源以供筛选。相反,第

一、二产业中的冷门行业却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马太效应”。

3、就业者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首先,从家庭背景来看,经济条件好或是有权势家庭的学生,也就是如今的“富二代,官二代”,拥有丰厚的财力资源和广泛的人际网络关系,他们更容易寻找和获得较好的工作。而那些出身贫寒的学生,相比之下,就业难度较大。
其次,学历背景不同他们获得的就业机会也是不同的。从纵向来看,学历高的学生比学历低的学生在求职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的心理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9.6%,这说明学历高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是有优势的,而且他们在就业后的职位和工资水平上也具有优势。从横向来看,相同学历的大学生由于其毕业学校的知名度不一样,也会面对就业机会的不平等。《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0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半年后还在继续找工作的人群中,“211”院校学生所占比例为47%,而非“211”院校的学生比例则为59%。这说明,“211”和“985”高校的毕业生比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而且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在2011届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中,“211”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为54%,非“211”本科院校为49%。
最后,从能力素质来看,能力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这些学生大都在学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担任过学论文导读:因的心理学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上一页12
生干部,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适应能力,还有的学生拥有很多与专业相关的任职资历证书和荣誉证书等,这些资质优秀的毕业生更能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企业的青睐,脱颖而出。而其他普通的毕业生则容易在就业时面对困境和壁垒。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的心理学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