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心理效应在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84 浏览:10273
论文导读:
【摘要】自2012年开始,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正逐步进入职场,“90后”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更理性的职业理想,更多样的职业兴趣,更现代的求职方式,更独立的职业选择。针对“90后”毕业生的这些特点,巧用心理学中的效应规律,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效应;90后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的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其目的旨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帮助职场人士主动地、有意识地使自身的职业发展顺应行业市场发展,以促成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守株待兔般地等待机会降临。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确切地说,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也称作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发展,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事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制定出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得最大程度的事业成功的系列过程。

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第一,可以发掘其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引导毕业生对比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正确认识本人个性特质,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第二,可以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的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才能不盲目的“撞大运”。
第三,可以提升毕业生应对竞争的能力。“物竞天择、适者存活”,竞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它需要我们有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样才能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到心中有数。

三、“90后”毕业生的就业群体特征

我国“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呈现出多元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也被社会贴上了一系列的标签。自2012年以来90后毕业生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流,因此充分了解90后毕业生的性格、气质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顺利转化角色。
信息网络化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化,“90后”成长在现有的消费社会中,使得他们更加理性地理解社会、权衡利弊、获取价值。他们在新时代的就业中表现出一些基本的群体特征:第一,职业理想更趋理性化,择业目标更加务实。他们更加关注工资福利薪酬,希望平衡物质与精神收益,注重生活质量与工作发展机会。第二,择业兴趣呈现多样化,择业刘翔发散多元。“90后”生长在网络时代,形成了快速获取信息、知识结构多样的特点,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想法和创意。第三,求职方式更加现代化,职位选择相对宽。“90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对地依靠网络,其形式多样,包括微博、、飞信、群组、邮件、博客,甚至移动互联、手机短信等到。第四,职业选择走向独立化,创业行动渐行渐显。“90后”毕业生生活在消费社会中,其重商意识和涉商经历比以往更强。

四、遵循“5W”归零深思模式,巧用心理效应,助推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5W”法是一种归零深思,依托的是归零式的模式,从问自己是谁开始。

5个“W”分别是:Who am I ?(我是谁?);What will I do ?(我想做什么?);What can I do ?(我能做什么?);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如果能真实的回答以上的提问,一直回答完毕,职业生涯规划大体上就有了轮廓和眉目了。
第二、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可以帮助“90后”毕业生更成功地顺利步入职业生涯。
1、Who am I ?(我是谁?)第一个理由,是指毕业生对于自身内在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价值观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在生涯规划的第一步骤中,我们可以利用如下心理效应:
苏东坡效应。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某种作用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我认识的模糊性首先体现在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又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心理效应在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制定自己的目标,长远的方向,则是认知自己的作用。
2、What will I do ?(我想做什么?)第二个理由关于毕业生的职业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在职业选择中,兴趣可以开发人的智力,也可以调动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德西效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酬劳和内在酬劳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酬劳),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酬劳论文导读:
),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因此培养毕业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职业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的刺激远远不够。同时,仅靠物质刺激还极易使学生养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习惯。在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职业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3、What can I do ?(我会做什么?)职业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职业或岗位选择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条件。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就业,必须要有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能力。
贴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心理效应在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为“标签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俗话反映了一种不良社会现象,但如果换个角度看理由,放在心理学的范畴来分析,却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能力,不但受制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更脱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复杂影响。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大学毕业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辩证的分析社会评价,进行积极地自我心理暗示,发挥“好标签”的导向、推动作用。
4、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第四个理由主要指在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中的客体因素,包括职业选择中环境因素的总和,也包括职业本身因素。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为准绳,去观察、认识理由,进而决定自己的职业岗位。
同体效应,也称自己人效应。是指毕业生要把求职企业文化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将企业视为知心朋友。大学生对“自己人”的话更信赖,更易于接受。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你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并且在与企业群体的合作中,要发挥“群体的增力作用”,避开“群体的减力作用”,既不能忽视群体对个体智慧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迷信群体在任何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个体活动更有效率。
5、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经过以上四步的问答,通过自我评估、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就可以制定详细的计划,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同时,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活动,要在实施中不断地去检验,查看效果,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理由,找出相应策略,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1)配套效应。配套效应,是系统论的延伸,是指事物转变自身适应系统,或转变环境适应自身的一种现象。人,根据自己的能动意识,去协调环境,适应环境的行为,也属于配套效应的范畴。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2)角色效应。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分析并密切结合社会需要,要认真把握大学阶段的规律,确定自己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的角色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建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郭训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程璠,窦豆,白俊杰.美国高校学生就业服务机制对我国“90后”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启迪[J].出国与就业.2011(11):14-15.
[4]余再东,李晓宏.试论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J].文化建设.2007(12):173-174.
[5]邹国英,任碧琼,朱浩稳.浅论“5W”助推检验医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