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西厢记》爱情文化心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24 浏览:45663
论文导读:
摘要 《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历经波折后终成眷属,本文从好感与意中人、美感与幸福、性本能和理智、主动性与意志力、现实性和理想性等几对关系的处理中进行文化心理的解读,从而试析出《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爱情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西厢记》 爱情观 文化心理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经典古典戏剧。其书曲词艳丽优美,富有浓烈的诗的意境,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出作品,对后世的爱情题材小说、戏剧的创作具有深厚的影响。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出色地把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搬上了戏曲舞台。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之后,揄扬的文字连篇累牍,不胜枚举。它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关键在于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西厢记》全部杂剧由《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五本二十一折组成。王实甫写作《西厢记》,充满了创造精神。从主题思想的深度看,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西厢记》破天荒地喊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口号,的确振聋发聩。作者提出了否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旧式婚姻的思想,热情歌唱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大力批判虚伪的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指出只有这种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爱情,才应当成为婚姻的基础。
但是,实际上爱情是人生最复杂、最神秘、最多彩的一种情感,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中国古人长期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而由父母媒人包办婚姻,故而爱情在婚姻生活中总是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有情的往往被拆散,无情的却终成连理。《西厢记》勇敢地向封建礼教挑战,充分地肯定了爱情的价值和地位,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进步爱情观。发人深省的是,在提出这一观点之前,《西厢记》至少描述了下列理由,强调自由恋爱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婚姻前提。

一、好感与意中人

爱情产生的基本条件必须是男女双方都互有好感。这种好感可能是彼此在长久交往中孕育起来的,从而互为意中人。这种好感也可能是双方偶然相遇,刹那间爆发出来的,这就是双方对各自在长久想象中的意中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猛然出现。前者如贾宝玉和林黛玉,后者则如张生和崔莺莺。
张生和崔莺莺是一见钟情,然而他们在未遇之前,各自对意中人却都有所向往和憧憬,只不过在现实中没有遇到过中意者。直到普救寺二人相遇,尤其崔莺莺深情的“临去秋波那一转”,便让张生黯然销魂,欲罢不能。
张生与崔莺莺彼此就是意中人。所以,一见面就产生了好感。张生慨叹“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崔莺莺则感叹:“谁肯把针儿将线牵,向东邻送个殷勤”,这足以说明张生、崔莺莺在彼此未遇前,在爱情的道路上已走过了构想意中人的心理过程,所以两人目光一旦相遇,就立刻点燃了他们心底爱情的火焰。多情郎遇见了有情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他两个心自省”,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二、美感与幸福

好感是直觉,感觉只敲开爱情殿堂的大门。好感的产生将驱使双方密切关注,相互交往,相互观察,彼此作理智深思、评价,当确认对方就是自己无可替代的意中人时,各自在心理上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时就会产生美满幸福的感觉。“情人眼里出西施”,此时彼此都会以为对方是自己心目中崇拜的对象,对方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崇高的、难得的人,彼此赏识、赞誉、依恋、陶醉,双方都会感到一种和谐的、统一的美感。处于迷醉状态的双方好似共驾一叶小舟在爱情激流中飘荡,这时他们看不到对方的缺陷,只感到幸福,难舍难分。
美感是进入爱情殿堂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幸福感会与日俱增,此时,双方会立下海誓山盟,会为对方牺牲一切。张生观察崔莺莺的春风面、新月眉、樱桃口、白玉齿、柳腰、纤足……以为是遇到了神仙、观音,他赞誉崔莺莺是“天姿国色”。而在崔莺莺眼中的张生则是一表人才、满腹才华、性格温顺的上上之选。这种互相倾倒的美感之情正是促使他们爱情迅猛发展的催化剂,使他们内心感到无比的甜蜜。为了获得幸福、收获爱情张生和崔莺莺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张生抛弃了功名,放弃了科举考试,崔莺莺不顾与郑恒已缔结过婚约,不顾母亲的阻拦,抛却了名节。
张生与崔莺莺彼此以对方为美,以得到对方的爱情为幸福,冲破了封建礼教的藩篱和束缚,人们曾高度评价他们的爱情社会作用。但就崔莺莺与张生《西厢记》爱情的文化心理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的作为看,只不过是真正爱情的必定表现,真正的爱情是自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决不容许一切专横指挥和强加干涉。也只有真正的爱,自由的爱,才能获得美感和幸福。自由纯真的爱情与封建专制礼教是天敌,《西厢记》正是表现了这一观点——自由恋爱的观点。

三、性本能和理智

“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续种属的本能。”性本能对于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理智。性冲动的行为在爱情发展的道路上是必定会出现的,爱情就是异性间彼此追求,不过并不是单纯的追求,而是在理智参与下对特定对象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性本能是导引这种追求的原动力,但这种原动力能否促成爱情,关键还在于人所特有的理智。
张生为崔莺莺牵肠挂肚,相思成疾,崔莺莺为张生憔悴瘦损、坐卧无绪。如果将此仅看作是他们性本能未能得到满足的苦闷,实在是对张生、崔莺莺的曲解。假如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只为性欲,在性冲动的支配下,他跳墙与崔莺莺相会,便会发生与剧中所写显然相反的举动。假使崔莺莺与张生只有性本能,那在约张生相会时,她也早就和张生做了“露水夫妻”。正因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爱情,所以剧中处处表现他们不失理智,理智能够抑制性本能的泛滥,理智也能促发性本能,理智与性本能交互作用在爱情发展中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在经过了慎重的深思后,崔莺莺终于跨过封建礼教的门坎,挣脱了封建礼教对其心理的束缚,她终于向自由的爱情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以身相许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结合是人性的颂歌,是以反封建的理智战胜封建礼教的颂歌。《西厢记》爱情的文化心理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xljklw/lw37594.html上一论文:试论边缘处的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