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实施体验性学习, 增强初中物理教学实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45 浏览:15815
论文导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含金量高的有价值的理由推给学生,引导学生深思,鼓励学生体验。“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认真深思、大胆质疑、切身体验,自主获取知识、强化认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选准指导时机,确定指导方式。有些探究性实验活动在学生操作之前必须明确相关事项的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学要实施体验性学习,以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实验”等栏目的教学价值,指导并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丰富体验;要选准指导时机与方式,确保学生体验性学习的密度与效度;要给予学生科学研究策略和途径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体验性学习 研究策略指导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学习指学生直接透过体验建构物理知识、获得解题、操作等技能的过程。体验学习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源泉,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源于感官的经验积累,而经验能够推动学生心智的发展。体验性学习注重把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切身体验,如动手操作、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鼻子嗅、用大脑深思,进而获取更具体、更明确的感知和体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占80%左右。由此可见,体验性学习是最理想的学习策略。学生要“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一、发挥“学生实验”等栏目的教学价值,指导并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丰富体验。

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性探究活动,不能只把关注目光投到探究结果上,对探究过程更要关注。为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理念,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实验”等栏目的教学价值,指导并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丰富体验。例如,探究流速大小对压强的影响、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等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探究过程上,让全体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用心体验,丰富积累。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在课堂上放慢教学脚步,引导学生驻足欣赏实验带来的深刻体验。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如果对物理学习萌发兴趣,产生热情,就会挖掘自身学习潜力,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体验,一味地将知识注入学生的大脑,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熄灭探究热情的火花。
体验性学习的时空应立足课堂,同时要向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鼓励、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即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和简便易行的物理实验,借此让物理学习与生活牵手,增进学生与物理学习的情感,如自制天平、自制弹簧测力计、进行水的浮力试验等。在现行物理教材中,都设有一些探究类、知识类栏目,如“学生实验”、“活动”、“做一做”、“生活·物理·社会”等栏目,这些栏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深思价值和鲜明的教学导向,使教材内容结构体现出极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栏目的教学价值,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或课外实践中,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选准指导时机与方式,确保学生体验性学习的密度与效度。

体验性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非结果。体验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含金量高的有价值的理由推给学生,引导学生深思,鼓励学生体验。“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认真深思、大胆质疑、切身体验,自主获取知识、强化认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验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选准指导时机,确定指导方式。有些探究性实验活动在学生操作之前必须明确相关事项的,教师务必给予直接指导;有些需要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迁移的活动,采用逐步渗透、相机指导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获取相应的经历和体验。譬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和验电器的制作时,笔者就是运用这样的策略指导的。在学生制作验电器之前,笔者先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铝箔片张开,提问:为什么它带电后就张开了?在学生回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之后,再安排学生自制验电器,学生自主制作与实验的成功率较高。
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教师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全、做好,有些实验可放手让学生分组做,以推动学生手脑并用、做思结合,增强学生经历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增加一些演示实验。

三、给予学生科学研究策略和途径的点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体验性学习要追求有效,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教师要切实利用课堂宝贵时间,给予学生科学研究策略和途径的点拨,以确保学生体验的效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验教学在何时采用,如何点拨启发,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与总结。美国教育家D.A.库伯告诉我们“体验学习圈”由四个基本阶段构成: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这四个阶段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而在每一阶段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实现有序的体验。为实现此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给学生留下充足的体验时间,还要为学生的有效体验提供指导与帮助。
策略的获得与娴熟运用离不开体验作支撑,学生只有通过体验活动才能不断修正思想、完善认识、锻炼思维。科学研究策略很多,诸如制约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掌握如何使用这些策略,如一教师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为学生创设一个理由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挑战教师持有的“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观点。该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学生兴味盎然地通过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实现对教师错误观点的反驳,并通过师生交流弄清观点不一致的理由所在——原来伽利略说的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是有前提的,即不考虑空气的阻力。通过辩驳与讨论,师生达成共识,推动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并掌握“制约变量”这种研究策略,实现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借助自主体验这种方式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帮助学生获得研究理由的策略。在学生获得体验并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及时予以指点与矫正,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予以监控和调节,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展。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之后,学生的思维会更敏捷,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njywjxlw/lw50180.html上一论文:阐释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制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