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18 浏览:158227
论文导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近十年,作为课改的纲领性文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也在各级培训中一再被解读,但从笔者长期接触到的课堂教学来看,《课程标准》所提倡理念、目标和要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的,下面就是笔者以《信息的编程加工》为例,从“课程”层面上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⒈课例教学设计的定位

1.1课例的地位

《信息的编程加工》中的编程加工仅仅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即并非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编程处理,也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进行信息处理,因此对信息进行处理方式的选择是进行信息处理的前提,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核心之一就是辨析信息编程加工的条件和原则。

1.2课例的内容

课例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编程加工进行构析和认知,从认知事物的本质入手,可以将本课例构析为以下环节:
⑴什么是信息的编程加工——是什么?
⑵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优势;
⑶什么条件下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选择原则;
⑷如何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如何做?
在本课例的教材素材中通过函数曲线的计算机绘图这个信息编程加工实例将以上四部分内容进行了统一。
⒉课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分析

2.1教学目标的分析

依照《课程标准》的三层次目标,本课例的教学目标包括技能目标——如何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技术目标——什么是信息的编程加蓬 选择编程加工的原则;思维目标——为什么要进行编程加工。
《课程标准》对于信息编程加工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提升学生使用编程加工信息的认知和意识上,并通过对信息编程加工的优势和内在机制的理解形成选择信息加工方式的一般性原则,因此编码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本课例的教学目标,应予以舍弃。
能够进行编程加工处理的信息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实现数学建模,因此在选择编程加工时要先辨析信息本身是否具有编程加工的可能,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使用编程加工的效益,这种能力属于技术层次的能力,是本课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

2.2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材中使用了函数图像的计算机绘制来体现信息的编程加工过程和优势,其编程工具为VB,教材提供了相关代码,并进行语句功能分析。但笔者认为代码的编写和语句功能分析并不是本课例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这个案例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而已。
函数图像的计算机绘图虽然是和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关联,但对于学生生活实际来说这个案例并不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主要理由是学生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选择一个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比如的批量打印等,使用此案例的重点是解决学生辨析选择编程加工方式的判定原则。
教材并没有提供信息编程加工加工方式选择原则辨析的内容,但这是本课例关键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小结出选择编程加工方式的条件和原则。

2.3教学对象的分析

针对笔者所在区域的高中生来说,教学对象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⑴整体上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编程加工的能力较强,但这种编程加工为非自主编码的编程加工;
⑵了解VB编程,但个体间差异显著;
⑶整体上逻辑思辨能力较低。逻辑思辨能力是解决技术层面培养目标的关键。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例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求占用较多的时间,采用递进式的小设问进行引导,避开引而不发。

2.4教学策略的分析

人类认知事物是过程性的,即认知事物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表及里的,因此结合新课程提倡的过程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减少知识的告知,并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从无到有、从表及里的认知。
本节课需要让学生对理由进行构析,并总结出信息加工时使用编程加工的基本原则,还要完成解决理由所需的模型构建,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通过讨论中体验和感悟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和价值优势。
探究实际理由并解决理由是在教师引导完成函数图像的精确绘制之后的实操,是学以致用和深化体验感悟的环节,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活动达成理由的解决。

2.5教学流程的分析

序号 流程内容
1 认知信息的编程加工:⑴编程加工的概念⑵编程加工的优势
2 构析信息的编程加工的选择条件和原则:⑴可编程性——数学建模⑵成本与效益
3 构析信息的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⑴分析理由⑵确定算法⑶编写代码⑷运转调试
4 认识编程加工应用的普遍性和便捷性
5 总结与练习
⒊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达成
通过对《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课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编写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站在课程的层次上准确把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和细化单一课例的教学目标;
⑵准确了解教学对象在此课例教学目标上的起始状态;
⑶准确测量出课堂教学任务;
⑷结合教学任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并组织合适的教学素材或案例;
⑸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任务、对象状态、教学环境选择匹配的教学策略;
⑹组织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教学流程。
以上六个环节是编写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不但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课程,但在这六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就是对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的把握,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着落在技术层面和思维层面,而不是技能层面,只有正确理解了课程的要求,才有可能编写出有效的教学设计。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njsxjxlw/lw23150.html上一论文: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