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基于“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下理工科院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923 浏览:162704
论文导读:
【摘要】“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提倡学校与产业、研究机构、企业等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教育,这种模式是理工科院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的必定选择。以“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双语人才应对现行的教育体系进行多方面改革。
【关键词】产学研用;理工科院校;应用型双语人才
1671-0568(2015)02-0006-02
作者简介:康健,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双语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性本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湘教通【2012】401号)、2013年湖南工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战略管理双语示范课程”(编号:201306)、2014年湖南工学院教改项目“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应用性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JY201424)的研究成果。

一、“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对理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双语人才的作用

1.“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的内涵。“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产业、学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多方资源与优势,开展互利合作,发扬各自优势,形成一种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研究为创新途径,以应用为导向的协同合作式的新型教育模式。相比“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更突出应用,强调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围绕着企业的使用需求来建设。同时,要求产业、学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起一种协同式的机制,通过多方的长期合作达到“1+1>2”的效果,使各方都能获得利益,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只按照学科发展的规律和学校的具体条件来培养人才,忽略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教育主张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而“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是一种开放式、共赢式的教育模式,要求利用产业、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方面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此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所增强。
2.理工科院校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必须选择“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理工科院校是指以理工类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的各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理工类高校在教学、师资、设施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各方面条件逐渐形成和改善。但与综合性大学相比,理工科院校依然在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获取方面处于不利位置,在学科建设、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其开展竞争,从其存活和发展来看,理工类高校要在众多高校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突出理工特色,突出人才的应用性。为此许多理工科院校的办学方针中更突出“紧贴地方经济特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这样的思路,更强调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产学研用”教育模式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能促使高校加强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避开人才培养中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创新途径。再者,理工科院校肩负着对相关专业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的任务。从理工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看,专业技术的发展需要随时关注来自产业的信息、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信息,以使高校能及时地把技术的更新、创新情况带入课堂,带入实验室。从这一方面来看,“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要求运用科技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强调高校联系产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科技成果的创新,也是适应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
3.“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双语人才的必定选择。在理工科院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应该是指拥有较好的理工类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的使用母语和某种外语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外语人才和技术人才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涉外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双语人才其实是既懂技术和管理又懂一门外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要把学生放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加强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外语专业词汇,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外语。而“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强调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用户(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高校按企业需求、产业需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这对于理工类院校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双语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二、“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下的理工科院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探索

理工科院校要在“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下培养应用型双语人才,需要在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以此为目标,对应用型双语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结构予以明确,利用 “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模式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思路。简单说就是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有一年以上独立的生产实践时间,比如可以开展“3+1”教学计划,前三个学年集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最后一个学年集中进行生产认识实习、课程实验实习、专业技能模块实验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实行半工半读,让学生长时间在实习单位的外贸部或是涉外的一些机构中进行实践,在充分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参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学习。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双语交流水平。其次,应该实施多口径教学。理工科院校一般人文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运用双语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但理工科院校浓厚的理工科技术氛围及更为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结构,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实际的语言运用环境。因此,应该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多口径教学,如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等等,以使培养的人才既有良好的双语应用能力,同时拥有较扎实的理工科技术背景。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组织力量对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调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按照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由于理工科院校的生源主要以理科生为主,课程的安排中应该体现理工科学校的特点,也可以体现理工科院校所处的区域产业经济的特点,如适当增加一些工程技术类课程或行业性经济类课程等,同时也要考虑体现应用型双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体现企业的需求。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kxxlw/lw49077.html上一论文:关于全科医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