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人居环境学科中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86 浏览:20823
论文导读:——认知地图1960年,凯文林奇出版《城市意象》一书,在书中,他对在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进行了调查,请他们画出从家到工作地点的行走路线,对某些路径的细节进行描述,列出最独特的给人印象最深的途径,以及对某一城市的空间表征——认知地图。认知地图可以使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表现在画画中。认知地图就是在过
摘要:当代愈演愈烈的城市环境理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求我们开始从自身出发,从人的需求出发,从人的意识出发,从人的行为出发。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理论的学科分支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环境心理学;城市规划设计;和谐人居
1008-0422(2014)01-0106-02

1、人居环境科学概述

“人居环境科学”的首次提出是在1 993年的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大会上,由吴良镛院士及其合作者所倡议,针对中国城乡建设中的实际理由,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此后,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并应用到广大领域中。
顾名思义,人居环境简而言之即是人类所居住的地方,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核心是“人”;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媒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互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人创造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满足人类居住需求为目的,围绕人居环境建设在地区开发建设中出现的诸多理由,进行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的科学群体,以其科学的知识理论指导人居环境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创造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

2、人居环境科学指导f城市规划设计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建设符合我国外部条件和内在需要的和谐人居环境,因此,人居环境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更要使其能够指导人居环境的建设。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主导专业是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三者处在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核心位置上。
城市规划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主导专业及应用对象,需要丰富的理论指导,适合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设计论的理论指导是:要在整体和整体性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融合规划设计原理,以协调制约的理论为指导,发展对规划设计的制约和引导,提高规划设计理念,更好地驾驭一般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对区域、城市、社会、建筑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发展予以协调制约。
在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要建立发展、动态的规划设计时间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在规划设计的整体深思上,重视各个要素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也就是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有,以及个性表达与整体和谐的统一。

3、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深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一直以来,人类都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溯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大地上立下第一根木桩,彼此便再也无法割裂,我们不断地对环境进行深思,解释、利用以及改造,维持并改善自己的存活条件。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并引发了业内广大关注与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规避,经过多年的研究,环境心理学已拥有丰富的理论体系,从中可以了解到人对环境的心理需要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的影响,这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3.1 格式塔知觉理论一“图与底”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有这么一段话:“假使有一种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换而言之,格式塔并非孤立不变的的现象,而是通体相关的完整现象。在格式塔知觉理论中,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具有格式塔性质。
 人居环境学科中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图形与背景是格式塔组织原则之一,其中还包括群化原则(即指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制约规律)与简化原则(即人们在组织视觉刺激时会采取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人们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对象,而非所有对象,图形(ngure)即凸显出来的部分,背景(grand)即退居衬托的部分,这就是图底之分。
在环境设计中,感知对象如果暧昧难分,视知觉便会忽略不顾,事实上,应接不暇极易产生视疲劳。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比如强调某些景观或建筑,使人们第一眼便可轻松发现,形成积极的视觉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底关系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对城市的肌理与空间形态进行整体把握,自然生长的城市肌理形态遵循的是潜在的生长机制规律,而人为规划的城市肌理
形态遵循的是几何格网的组织规律(图2)。城市肌理的清晰可以通过街区的整合度未表示,即:街区的整合度高,获得的城市肌理形态就清晰,反之,城市肌理形态模糊。

3.2 城市意象——认知地图

1960年,凯文林奇出版《城市意象》一书,在书中,他对在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进行了调查,请他们画出从家到工作地点的行走路线,对某些路径的细节进行描述,列出最独特的给人印象最深的途径,以及对某一城市的空间表征——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可以使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表现在画画中。认知地图就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凯文林奇通过研究调查得出城市认知地图的五要素:
路径人们在环境中使用的行进通道,如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等;
标志具有明显特征并且充分可见的参照物,引人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
节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
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具有相对性,如大学里的宿舍区,城市中的大学城;人居环境学科中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的由优秀论文网站{#GetFullDomai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kjlwfw/lw38261.html上一论文:阐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