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科学》新课程中理由设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48 浏览:21315
论文导读:
摘要 :科学新课程理由的设置不仅要考虑科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测、探索等活动,在获得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由;设置;策略;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所以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根据有关理由设置理论,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谈谈《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理由的设置。

一、理由设置的理念

有效的学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提问运用得当则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理由设置更要体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理由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不论学生民族、经济条件、
文化差异、性别、天资、兴趣等差异,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学习科学的机会。
其二是照顾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2.理由设置要立足学生的发展

立足学生的发展就是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持久内在的动力;重视挖掘课程德育因素,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服务;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科学过程中发展科学素质。

3.理由设置要突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推动学生认识科学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
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理由设置的策略

根据学生生活情景,或教师创设的情景,寻找未知的、未见的、以及支配这个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些未知的、未见的来设置科学理由。下面谈谈笔者在浙江版七年级《科学》的教学实践与深思中的点滴体会。

1.充分考虑“学生意识”

充分考虑“学生意识”,即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案例①: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中的“分类等级” 具有一定抽象性,教师直接提出或学生看书都难以理解生物七个分类等级。然而地址的分类等级大家都很熟悉,于是我就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假如你有一位美国朋友要寄信给你,请你帮他写信封地址。
(学生很快就写好,同时感到好奇,科学老师怎么叫我们写信封地址,形成强烈的好奇心)
老师顺势设置理由:生物有几百万种,你如何快速找到它?
(学生由于刚写过信封地址,自然想到分类等级,分类等级概念水到渠成自然得到)
师:生物中的七个分类等级由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信封地址中你的姓名相当于生物分类等级中的哪一个级别?
(结果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答“种”,这样就自然知道“种”是生物分类等中的最小单位)
象这样,充分考虑学生的本体意识,按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独立解决理由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理由时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建立概念框架,借助理由设置这个“脚手架”步步攀升的,每一步攀升都是在独立思索与共同讨论的结合下实现,这是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

2.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科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知识”。因此,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②: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2节“动物分类的多种策略”,通过生活中的自行车的分类理由的设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分类思想,把生活经验迁移到科学学习中,为学习新课提供感性认识。
师:每次开家长会,家长们会有很多自行车骑来,假如你当自行车管理员,你如如何摆放自行车,使家长们开完会后很快就找到自己的自行车?
(学生对摆放自行车理由很感兴趣,有的说按班级划分摆放;有的说按车的颜色摆放;有的说按车的牌子摆放;有的说按车的大小摆放……)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策略都可以,可见自行车的分类策略有许多种。如果现在有四种动物(鸡、蚕、草鱼、蝙蝠)你将如何分类?
(学生刚才由于受到自行车分类摆放策略有多种想到动物的分类策略也不止一种,结果思维就发散开,有的说按水生、陆生分为水生动物:草鱼和陆生动物:鸡、蚕、蝙蝠;有的说按有无羽分;有的说按能否飞翔分;有的说按体温是否恒定分;有的说按有无脊椎骨分……;这样学生就知道对动物的分类有多种策略。)
案例③: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7节“科学探究”通过生活中很常见的手电筒不亮现象去探究,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原来我们就已经在科学探究。
师:出示两只外表一样的手电筒,让两位学生上来使用手电筒。
(学生认为老师真无聊,手电筒谁不会用吗?但总觉得老师的意图不仅仅是使用手电筒,心中顿觉疑惑。)
学生甲:闭合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就亮了,就高兴地下去了;
学生乙:闭合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却不亮,他看来看去想找出理由的所
此时的情景,理由自然流露出来,手电筒为什么不亮?
学生纷纷抢答,有的说可能是灯泡坏了,有的说可能是电池没有了,有的说可能是电池放了,有的说可能是开关接触理由……
(学生进入了探究的第二步——猜想)
此时老师先肯定这些猜想,于是又提问:你想如何验证各种猜想?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kjlwfw/lw26681.html上一论文:简析为科研,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