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话题从“减负”转回“重负”文理不分科意为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07 浏览:109511
论文导读: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一句响亮的口号。当年昂首迈入大学的多少学子曾为之而热血沸腾。如今,仅学好数理化恐怕是不够了。文理不分科,这个教育界企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尘埃落定。网络上“分党”和“不分党”自成两派。高考,简单一个词却可以转变亿万考生的命运,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文理科,分还是不分,必将经历漫长的争论。
高中文理不分科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人们一直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从上世纪90年始的高中文理分科,与高考的文理分科是相匹配的,也鉴于到高中阶段数量较大的学生都有偏科现象,如果平均用力,很难在学习成绩上有较大的提升。所以,社会上才会有全面发展会导致全面平庸的说法。
从分科到不分科,教育改革需要适应
不久前,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闭幕,教育领域中的“高考改革”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中“高考不分文理科”的决策点引爆社会舆论。
从1977年的高考文理不分科到后来的分科,再到高中教学的分科,学习负担似乎是减小了,所以过渡显得比较顺利。而现在提倡的从文理分科回到不分科,这一转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完成。
据调查,有很多学生从小学2~3年级开始就害怕学数学和外语,对语文不感兴趣,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外语、写作等都难倒了半数左右的学生。可见,偏科和分科的源头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理由。因此,导致到高中阶段,除了重点高中能汇集成绩较好的学生外,一般的高中优良率仅在20%~30%,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陪学”的状态。若这些状况得不到根本的转变,推进文理不分科的设想就会面对巨大的挑战。
对于在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理由,正确的策略和思路是端正态度,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而不是加大教材难度。
由此可见,面对高中教学文理不分科的理由,需要改善的不只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在现行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中,教育内容、教学策略、学习资源、评价体系等均需要调整,使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感觉、有兴趣、有信心、有目标地学习,为高中教育顺利回归基础营造良好、合理的氛围与条件。
高考文理不分科,多数网友望恢复
高考文理不分科是个大趋势,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具体的政策从制定到各地出台细则,再到具体实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意味着,文理科不分科,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只是时间理由。反对文理不分科的学生,主要是怕压力更大负担更重。对于文理不分科,教育界人士是一边倒的赞同。不过,在校高中生的意见却与之大不同。他们认为,文理不分科虽然可以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压力却更大了,而且每门课也不可能学得很精。
有网友说,文理分科不利于国家创造复合型人才。而且应该在高中、大学教育中侧重历史、地理、文化的教育,让学子们了解优秀的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关键是要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不是合格的单科人才,现在的理科生大部分沦落为技术人员,文科生基本是润滑油性质,而不分文理科,至少可以在高中时代好好学学人文精神。也有网友认为,选择文理就是选择职业方向,九年义务教育是获取普遍常识,高中阶段是培养个性、通过各种实践尝试、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兴趣和长处、从而确立职业方向的过程。选择文理选择专业应该在成年后、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清晰的判断力后进行的事情。更有网友认为,如果文理不分科,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所谓的全方面人才是很不现实的。从初三到高一是个很高的台阶,想要过渡过来本就不易,仅仅高一课程就已经很紧张了,如果高二还不分科,只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什么都学不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文理兼备的。
在高中前的义务教育属于典型的公民基准教育,要求全面发展、不偏科,理由是充分的,高中毕业后的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以分科学习为主要特征,不可能面面俱到。而高中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还是准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对其性质的规定至今并不清晰。按照文理不分科的理想判断,高中还应属于基础教育,尽管有大学预科或准专业教育的特点,但与提升国民基本素养有关,且能使大学一二年级的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减负、下移,其设想是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
文理不分科需审慎而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中文理教学的分科与否一直争执不休。从目前态势看,不分科,似乎势在必行。但是此举需审慎而行。一是在决定不分文理科之后,针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弊端,一定要有相关的措施跟进;二是要尽早广泛征求意见,尽早出台一整套工作方案,诸如各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对完备而科学的高考方案的制定等等。因为,相关部门要考虑到,一旦不分文理科,很多理由都会成为眼下的难题。
分也好,不分也罢,其优劣长短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性成果或结论公诸于世并被世人所认可,常常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比如,长期以来的分科,给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弊端。而今后的不分科,又可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通过长时间的与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甚至用数据说话,那就令人信服得多,工作开展也就顺利得多。否则,实行不分科之后,人们或许还有理由担心,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又发现不分科的弊端重重,再重蹈“分”之覆辙?所谓“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是否亦此之谓也?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分与不分之所以长期以来悬而未决,见仁见智,足可以证明此事一定是利弊并存。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一旦决定不分文理科,那就要尽量使之利大于弊。若是利弊参半,甚至弊大于利,那还不如继续分而治之。文理不分科,无非是希望强化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文科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文理兼修的精英型人才,但这毕竟是庞大学生群体中的极少数,更多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偏科,这与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学校师资等条件都有关系,并不是高考方式改一改,就能轻易转变的。如果还是以总分论英雄,就有可能让一些文科或理科天才被埋没,岂不是背离了改革的初衷?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kjlwfw/lw21713.html上一论文:浅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转化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