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文学教学重点何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35 浏览:11854
论文导读:能形成高雅的人生情趣。(二)文学教学中存在什么理由现在的文学教学到底存在什么理由呢?笔者认为,不是没有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文学知识,也不是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分析乃至创作的能力,真正的理由是学生对于高雅的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太窄,对于文学作品缺少良好的鉴赏能力,对于文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消失殆尽,美好的文学
文学之妙,往往难说;文学教学之妙,亦往往难说。然作为亲与其事者,岂能不强作解人。故不揣鄙陋,有如下浅议。

一、存在的理由

(一)学生需要达到的高度

文学教学要教给学生一点什么东西?简言之,要教给学生关于文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推动其文学创作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文学阅读和欣赏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形成了阅读和欣赏的兴趣,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文学鉴赏能力,学生才能形成高雅的人生情趣。

(二)文学教学中存在什么理由

现在的文学教学到底存在什么理由呢?笔者认为,不是没有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文学知识,也不是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分析乃至创作的能力,真正的理由是学生对于高雅的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太窄,对于文学作品缺少良好的鉴赏能力,对于文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消失殆尽,美好的文学作品给学生留下的也许是难忘的恶劣印象。为什么会这样?从文学教学的目前状况来看,紧密贴近考试的任务化阅读使学生习惯于对优美的文学作品作“对象化”处理,总是不得不运用“策略和技巧”来解答从作品中抽取出来的理由,很难有“闲心”、“闲情”去品味作品中的情致,很难从作品中获得感动,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更可怕的是,有些从文学作品中抽取出来的所谓“题目”很难作定向解答,而学生却偏偏要被迫作定向的解答。于是,丰富的文学内容往往被简化成条条框框,在学生眼里,文学作品已不再具有鲜活的生命,而只是一个个干瘪的标本。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对文学的真正兴趣。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文学教学无法抛开“教学生做题”的任务,不可能完全抛弃任务化阅读,不过,文学教学的确应该注意任务化阅读的方式和分寸。另外,如何使学生的文学阅读跟“任务”稍微疏远一点也是很值得深思的。

二、理由的解决

(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内涵
文学教学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现为对文学作品理解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确定性指的是,文学作品作为一个作用载体,不同的读者对其基本作用的把握有比较明显的一致指向。不确定性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情绪、思想道文学教学的重点何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德及审美特性,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
确定性易说,不确定性难论。文学作品的基本作用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其内在的情感情绪、思想道德及审美特性有时则不那么容易说清。所以,文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不确定性。

2.如何把握不确定性

文学教学中如何把握这种不确定性呢?要注意两个基本的理由。一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感悟和品味,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
“充分尊重”说的是教学态度,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话语霸权。教师相对学生来说,固然有着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解说能力,但是文学鉴赏不仅有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更有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自我感受、自我表达的机会,才会有发现和分享的快乐。所以说,教师在文学教学中很多时候不要急于抛出自己的结论,告诉学生一二三四,而应该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惊讶于学生“猴子翻天”式的“乱谈”,亦不必鄙夷学生的“浅见”。在文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担心学生跑得太远,而只应该担心学生不能走远。有一点不可怀疑,学生的个人之见才是其文学理解和欣赏的真正起点。何况,不管学生提出的观点“正确”与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能得到锻炼,这个过程有着无上的价值。作为教师,此时要特别耐心,不要一味地想着教学进度,想着确定的答案,不舍得花时间,使得学生的深思、品味、讨论还未展开就宣告结束。一个或许不那么高明的讨论、品味的过程永远比一个轻易抛出来的现成的“正确答案”要有价值得多。
但是,“标准答案”式的文学教学形式还在大行其道。其表现一方面是很多考试过于强调文学作品理解上的唯一性;另一方面是教师为了应付这种考试牢牢地坚守“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观点就以此为据作出简单的高低优劣的评判。新课改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进行文学教学方面的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其鼓励有加。但是批评者出现了,说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学生思想的混乱啊,会不会导致经典作品被毁掉啊,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教学效率啊,等等。事实上,批评者们的心中大概还有一个没有讲出来的观点:这样教让学生还怎么考试啊?担心经典作品被毁,笔者觉得太没必要了。多年之后,当学生回忆这一堂课的时候,有几个人会记得当时的“结论”?能给他们留下印象的应该是当时讨论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足够精彩的话。再说,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之际,自然也可以作为平等的发言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看到“高明”一点的观点,不过没有必要急于让学生接受“标准答案”,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说到考试,当然谁也不敢怠慢,只是希望阶段性考试中尽量避开文学作品理解上的唯一性,不要自己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充分调动”指的是教学策略,是说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组织、引导的智慧。学生自身毕竟有很多的不足,不是说让他们充分放开他们就能充分放开的。不过,文学作品说到底就是生活的展示,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学生只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和阅读经验跟文本进行交流,就能获得对自我经验的确证,感受到发现和评判的快乐,得到精神的丰富和提升。学生应该这样做,而且也完全能够做到。教师应该做什么呢?教师自己需要对作品做深入的理解,抓住适当的角度,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切实地走进文本,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苦乐悲欢,去评判高低优劣。请注意,是引导,不是告诉。“告诉”很简单,根据一些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就能做到;“引导”却不容易,需要研究,需要智慧。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策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这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从文本本身来说,重中之重是根据文体特征及文本内容来确定教学要点和教学形式。拿诗歌鉴赏来说,“场景还原法”就很管用。因为诗歌总是选取富有包孕性的一个生活瞬间来写,是对生活的“浓缩”,若能引导学生把这个“浓缩”还原为有声有色的生活原景,诗中之情味自然就不难把握了。文学教学的重点何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lnjsxjxlw/lw37779.html上一论文:简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