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小议体育教学中“师生换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01 浏览:13615
论文导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古训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大多数教师早已习惯于“教师传授,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其后果是教师教得辛苦万状,学生却不知所云。理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理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
一直以来,我也在以传统的教学策略来进行体育教学,一般都是通过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并设计一系列与课堂训练有关的理由和练习策略等来上课。总体上来看教学任务都完成了,可始终感觉是在唱“独角戏”,课堂效果不佳。随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起和研讨,我也通过近几年的思索和实践,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面上看每堂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实际上仍然是教师唱主角,有时为了赶时间还自问自答。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成了回答理由和任人摆设的机器。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被教师的“理由”和训练所淹没,最后导致他们失去了对体育训练的学习兴趣。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师生互换一下位置,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我开始忙碌了,搜集相关资料,再次精心备课,并在所教的每个班都向学生发出提议:“平时都是老师讲课你们听,我想和同学们交换一下角色,下节课开始由你们来进行10~20分钟的教学,老师当一回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换一下位置?”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学生问道:“老师,上什么?”“上准备活动和游戏课。”我说,“但我有个要求,上课的同学要精心准备,老师确定出教学目标和要求,你们确定出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当然你可以在课下和学习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一起搜集资料,研究理由。”话刚说完,很多同学对这种做法表示赞成。由于第一次尝试,我特意在课下询问一些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每个班选出20名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一周两个同学,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评出优秀,最后总结。
随着课程的推进,整个体育课堂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时而进行热烈的讨论,时而举手质疑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明显感到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古语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看到同学们能发现这么多理由,我由衷的高兴。
通过半期的尝试和最后的评析,我感觉到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了,就连平时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开始参与讨论理由了。于是,我又把这种尝试推广到了全校,同样其他体育教师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着,我们组的教师又集体探讨,总结优缺点,在下一轮的有效课堂研讨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所以我认为:师生换位,就是一种自主参与性的教学策略。它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观念,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方面,师生换位,教师一改过去主宰课堂的权威者形象,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小议体育教学中的“师生换位”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思维也不再被教师所束缚,他们在平等、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开发了创新的潜能。另一方面,学生上台讲课,策略新奇而又刺激,既满足了初中生好奇、好玩的心理需要,又满足了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和自尊心。讲课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得到了表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浓了。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都向我们提出了勇于打破常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的要求。每班的几十个学生中常常会有学习潜力大、创造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他们将更加出色,未来的科学家也许就在他们中间。
“师生换位,师逸功倍”,何乐而不为呢?总之,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准备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和训练策略,多让学生当老师。这是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好好应用的一门教学艺术。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铜鼓镇初级中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jykylw/lw12215.html上一论文:试议《温度计》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