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基于WEB2.0高校校园舆情传播及引导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188 浏览:34100
论文导读:论坛、贴吧、校刊、广播等手段外,更多的大学生采用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手段,如、微博、微信等。在通过人际关系进行的传播中,学生自身是信息的“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干扰噪音的信息容易发生扭曲。

3.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开放性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生,同龄人在很多事情上能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进入WEB2.0时代,校园舆论制约成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更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校园舆情传播目前状况出发,分析了当今高校校园舆情传播的特点,并提出了对信息来源、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制约的途径。
关键词:WEB

2.0;校园舆情;传播引导

1671—1580(2014)08—0095—02

一、WEB2.0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舆情目前状况

1.以年轻学生为表达主体,思维活跃,互动参与性强

大学校园的学生众多,且以集群方式接受学校教育。他们在社交平台的活跃度高,喜欢通过、空间、网络新闻跟贴、微信等网络媒体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上网的便捷性,学生在网上发表观点的人数激增。

2.校园舆论环境相对自由,学生发表的观点往往带有个人性、情绪性、易变性特点

网络空间身份的虚拟性基于WEB2.0的高校校园舆情传播及引导途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和交往的自由性决定了言论环境相对宽松,出于对的尊重、吸引人气和管理技术的限制等理由,网络言论管理往往较为适中、自由,除特别反动的言论以外管理员不会过多干涉网友的发言。但是高校学生年纪较轻、血气方刚、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发展时期,他们对网络舆论观点的认识不一定很客观,往往言语比较感性和冲动,容易受特殊的外界环境影响,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也会随着环境变化而转变。

3.网络信息传递的迅捷性和舆论可操控性比较强

WEB2.0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即时传递信息、海量存储信息、人际扁平化和高度交互性等特点,网络舆论相关信息在网上一经披露,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拍砖、灌水,传播非常迅速。而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真现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表达权利并非一人一票的性质,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或组织便可放大自己的声音,操纵网络舆论,甚至形成虚假网络舆论。

4.舆论对高校的关注度增大,负面报道增加,高校容易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几年,舆论界对高校的关注度增强,特别是揭发类的、责难性的声音比较多。加上媒体出于新闻卖点的商业考虑,往往会在报道中加上一些倾向性的字眼,导致了高校的负面报道增加,公众对高校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公信力下降,这也是在校园舆情制约中要注意的一个倾向。像北大作为中国第一学府也屡屡遭到舆论的非难和指责,包括学术、社会关系等理由。

二、基于WEB2.0的高校舆情传播特点

1.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及自媒体性

现在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网,去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并通过自身的社交网络进行传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传播媒体。他们接收到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并会把这种信息加上主观看法并传播。由于身份的虚拟性,其往往会在传播中带上自己的情绪,有时会比较感性,有时甚至可能是单纯的情绪化的一种宣泄。

2.网络舆情传播平台的多元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舆论传播除了通过学校网站、论坛、贴吧、校刊、广播等手段外,更多的大学生采用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手段,如、微博、微信等。在通过人际关系进行的传播中,学生自身是信息的“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干扰噪音的信息容易发生扭曲。

3.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开放性

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生,同龄人在很多事情上能够很快产生共鸣。而且网络的开放性能够将更大的群体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互动,他们能够很快达成共识。快捷的网络信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人们的各种观点集合在一起,很容易导致网络舆情被扩大,造成网络舆情“滚雪球”现象。这种情况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团体或个人利用,后果将非常严重。

4.网络舆情制约的弱化

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特点使网络舆情难以制约。一般网络平台为了增加人气和体现舆论的公平性,体现WEB2.0时代的互联网分享精神,网络的把关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那么严格和明显,一般是通过网站编辑和管理员来实现的。鉴于这些特点,高校网络管理者有必要使信息在网络的传播中推动、推动健康而理性的正向校园舆论的形成和扩散,抑制负向舆论在校园中的形成和影响,引导学生从谬误走向真相。

5.网络舆情传播对学生心理的暗示

校园网络舆情平台包括校园的BBS、师生个人博客、人人、各类微博网站、博客网站、社区论坛、空间、手机飞信等等。这些网络社区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情绪表达,宣泄了部分负面情绪和心理危机。但如果制约不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并通过广泛的传播起到示范和心理暗示的作用。

三、高校校园舆情引导途径探讨

1.疏堵结合,借助新媒体力量精心打造校园舆论传播中心

高校要与时俱进,精心选择和有效梳理新的社交平台,整合出切合大学生需求的信息,如开通微博、微信、社区BBS等。这些平台不仅仅是过滤虚假、不良、垃圾信息,关键还要对信息进行精心分析、归纳、提炼,突出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信息,引导舆论。

2.建立一套校园舆情危机公关机制

在网络传播中,网络媒体已无法拥有以往传统媒体那种信息优先发布权与制约权,对于校园中的热点敏感事件和新闻,必须由高校主流网站、社交平台在第一时间给出报道,把握主动权,避开被动局面。否则就会让大学生网民对学校的网站失去信心,网站也会逐渐丧失自己的舆论影响。对于复杂的舆论传播情况要提前做好预警机制,防止事态不可制约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建立校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并建立一套灵敏柔性的组织机构和流程来应对危机。

3.建立基层的信息员制度,有序掌握一线的舆论动向

在高校各单元内部选拔一批工作认真负责、掌握社交平台人脉资源的同学充当信息员,准确、及时、真实地收集高校舆论动态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以文字或电话方式及时反馈到高校的宣传部门。在中国很多高校班级都设立了教学管理岗位的信息反馈员制度,也可以将这一职能扩大化,将整个高校舆情制约的任务分派给反馈员,建立顺畅的舆情沟通制约机制。

4.发挥校园“意见领袖”的作用,论文导读:

增强校园舆论传播引导能力
校园中经常活跃着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这是校园舆情传播的或过滤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校园舆情的两级传播,这就是高校“意见领袖”。在校园舆情制约中要重视掌握这一群体,并建设好的“意见领袖”队伍及传播平台。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编辑、输出等,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人格魅力获得较高的受众认同感,从而确立其在校园舆论中的主导地位。另外要发挥民间舆论的协同作用,培养师生自主创办的民间社交平台,将受众广泛、影响力大的民间社区纳入到关注视野,重点扶持和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公信力、影响广泛、生命力强的强势舆论传播渠道,与的社区网站平台构成一个系统集成,增强对校园舆论的信息传播与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剑红.校园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的策略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0(02).
[2]崔丽娟.增强校园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深思[J].媒体知识,2012(08).
[3]邱启照.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转机制探析[J].大学教育,2012(10).
[4]王旭东.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周斌.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件的深思[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