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逆转新闻成因及应策略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738 浏览:118510
论文导读:能只为迎合受众心理,片面选取一些新闻材料进行报道,这是一种断章取义、按图索骥的报道行为,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记者的责任是提供各方面事实和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这样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3.新闻VS以权谋私媒体拥有先天的话语权和传播权,其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显而易见的。逆转新闻其实是媒体的新
逆转新闻,又称新闻乌龙事件,指最初报道的新闻向相反的方向转变,随着新闻报道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逆转新闻是媒体存活环境急剧恶化、公信力严重透支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下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政治立场、商业利益、经营理念和道德法律互相博弈的产物。
逆转新闻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诱因是市场经济下媒体环境深刻变化,对商业利益过度追捧,对政治诉求过度表达,对公信力过度滥用,对新闻事实不重视,对新闻底线的任意践踏等行为已成为部分媒体人的“家常便饭”。如果这种错误的行为持续下去,势必影响到整个新闻界的健康发展。若部分媒体一意孤行的话,多年树立的公信力便会轰然倒塌。现在的媒体是经受不住这种打击和伤害的,希望媒体守护好自己的“利器”。
逆转新闻的成因

1.时效性VS真实性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得到极大提高。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抢占新闻的“第一次发声权”,赢得新闻报道的先机。而逆转新闻的出现是媒体报道只重视速度而忽略真实性的产物,媒体只为第一时间赚取眼球,对新闻来源不经核实和审查就发布,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声誉和形象。
“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事件就是一起失实的逆转新闻,尽管很快赢得了受众关注,最后却让报道媒体名誉扫地。记者只贪图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注定这则新闻将失去新闻的本质作用。媒体人有争分夺秒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意识是正确的,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发布的新闻真实准确。习惯了“拿来主义”,是媒体懒惰不作为的表现,是新闻职业素养不高的表现,更是对读者极不负责的表现。媒体人应该时刻为受众把好关,把新闻事实报道给受众。

2.片面性VS全面性

逆转新闻的出现与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不当密不可分。媒体在新闻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并把符合媒体报道原则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可以说,能够摆在受众面前的新闻都是经过选择、过滤和加工的。这种新闻报道往往只是新闻的某个片段或多个片段,并具有明显的议程设置功能。受众需要的是客观全面的信息,片面的信息只能误导受众的判断。
记者不能只为迎合受众心理,片面选取一些新闻材料进行报道,这是一种断章取义、按图索骥的报道行为,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记者的责任是提供各方面事实和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这样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

3.新闻VS以权谋私

媒体拥有先天的话语权和传播权,其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显而易见的。逆转新闻其实是媒体的新闻出现了理由。媒体习惯站在舆论高地,挥舞手中的大棒,肆意打击不符合媒体标准的一些新闻事件,这其实是一种舆论暴力,用媒体的权利捆绑了受众的话语权。媒体不应该以权谋私。例如深圳“最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事件,其实是策划制造的假新闻,目的是为了炒作故事中提及的商业展览。这个事件严重违背了新闻的。
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认为现在参与案件报道的媒体人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训练,特别是非专业媒体的新闻人员参与报道,逆转新闻的成因及应策略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有的连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知道,也没有新闻职业道德,这导致整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下降。采写新闻并不是低门槛的廉价劳动,而需要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4.经济效益VS社会效益

逆转新闻的发生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因为个人操守理由,而是由相当一部分新闻机构和媒体人的顽疾所致。当下中国媒体面对巨大的存活压力,对经济效益的依赖和追捧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对经济利益过度追求的时候,媒体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随便使用手中的监督权利,从中寻租、套利。“陈永洲事件”在舆论传播中上演了“过山车”,相关舆论可谓一波三折,再一次暴露出商业利益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之大。
逆转新闻在今天上演越发频繁与市场经济下媒体的存活法则不无关系。中国媒体应该坚持自己在发挥社会效益上的重要作用,担当起时代赋予媒体的社会责任。每一次逆转新闻发生,都是对媒体公信力的透支和戕害。媒体人应该带着骨气和底气去做新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找到平衡点,在各方利益博弈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5.“刻板印象”VS“无影灯效应”

“刻板印象”指的是按照某种社会分类属性形成固定的印象感觉。“刻板印象”在简化认知节省精力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忽视了个性和差异性。例如在“北京老外撞人事件”中,开始的新闻指向是中年大妈讹诈外国小伙,可事实真相却是外国小伙违法驾驶撞人。这次事件是媒体平时营造的“刻板印象”左右了人们的判断,对当事人造成了二次伤害。
“无影灯效应”借用了医学上的无影手术灯的原理,指全方位灯光使得影子无法形成。在如今这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源,各个方面的信息汇集起来会使真相无所遁形。专业媒体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力求深度挖掘事件真相。
逆转新闻的应策略略

1.完善新闻报道机制

记者制新闻,究其根源在于设计上缺少完善的新闻报道机制,在管理环节上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真实性是新闻永远的追求和担当。从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和新闻产品质量的标准来看,真实性不是一种模糊、弹性的道德要求,而是一个具有法律标准性质的规范。如果放任这种逆转新闻蔓延发展,则中国新闻业将无法健康成长,更会给整个中国社会、市场体制建设和商业文化培育带来极大破坏。

2.强化媒体人的专业主义精神

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需要对媒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新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培训。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必须增强媒体人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做到每一篇新闻报道都能够经得起追问和考验,用专业主义精神严格要求每一篇新闻报道。

3.提升媒体公信力和重塑媒体形象

中国媒体正经历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的艰难转型,而公信力则是中国媒体最可依赖的保护。“新闻反转剧”频频上演,当真相大白时,有人惊愕,有人叹息,有人懊悔。逆转新闻的出现与媒体存活环境有着莫大关系,也与新闻体制有着千丝论文导读:9年10月版②陈力丹:《艰难的新闻自律》,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2月版③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一页12
万缕的联系。媒体人应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维护新闻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②陈力丹:《艰难的新闻自律》[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2月版
③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