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影响因素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173 浏览:108067
论文导读:
[摘要] 纪录片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递,对于展现国民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国产纪录片唯有提升传播能力,才有可能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起完善的纪录片市场。本文针对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稳步提升,进入加速发展期,以及长期面对着受众少、播放渠道狭窄的目前状况,分析了缺乏故事性和娱乐性的叙事、题材狭窄、缺乏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纪录片人等影响因素,并从题材选择、创作手段、培养观众群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策略
长期以来国产纪录片处于受众少、播放渠道狭窄的局面。但是,2012年5月央视播出的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引发了纪录片观赏热潮。无论是该剧播出时间,还是纪录片定位,都不具备成为热播片的潜质,然而它却打破了观众对纪录片长期的心理隔阂,引发了超过同期电视剧的轰动效应。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产纪录片的传播能力影响因素,探究提升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的途径。

一、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目前状况分析

(一)传播能力稳步提升,进入加速发展期

国产纪录片的创作辉煌时期从20世纪十年始。该时期涌现出一批质量上乘的作品,例如《远在北京的家》《最后的山神》《中华之剑》《我们的留学生活》等,之后若干年国产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短暂的下滑趋势。近两年来,国产纪录片进入加速发展期。据数据显示: 2007至2011年国产纪录片总产量持续小幅增长。2011年,全国省级以上电视机构纪录片生产总时长约为5 407小时。其中,电视台(含新闻纪录电影集团)3 025小时,占55.9%;各省级电视机构生产2 382小时,占44.1%(包含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频道CETV3的产量)。①国产纪录片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迹象。

(二)受众面狭窄,播出平台有限,难以进入主流文化市场

国产纪录片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能带动收视率的观众群,难以进入公众视野,由此导致了影视市场决策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2011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电影由2010年的16部增至26部,然而其票房总额仅3 000万元,其中超过2 700万元的票房归功于法国纪录片《海洋》,获得最高票房的国产纪录片《归途列车》票房不足4万元,更有些国产纪录片仅有数百元的票房。②这导致能上映、排片的国产纪录片电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从电视纪录片来看,电视频道播出的大多数纪录片收视不理想,也导致许多纪录片的栏目改版,甚至遭遇取消,或者尽量避开黄金时段播放。

二、影响国产纪录片本土传播力的因素

(一)缺乏故事性和娱乐性的叙事

纪录片兼具新闻性、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性。多年来,国产纪录片严格遵守“纪录片”定义中“文献传承”功能,充分地发挥了其新闻性和教育性的任务,但在娱乐性方面一直比较保守,在纪录片中能够具有故事性叙述的作品也不多。
由于日常的工作压力等理由,现代观众更愿意选择具有故事性的、娱乐性的影视片。如果国产纪录片能在纪录的同时兼备故事性,那么纪录片的魅力将是影视剧所不能比的。因为再吸引人的影视剧都有较多的虚构成分,观众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而纪录片里所表现的故事却是非虚构,它能长时间沉淀在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中。例如,《舌尖上的中国》除了选择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作为切入点外,摒弃了宏大的叙事风格,通过美食背后的一个个故事淋漓尽致地讲述了中国人的存活状态、传统价值观、中国的民族文化、民俗风土人情等各种内容,脱离了以往纪录片表述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让观众感觉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从全球层面看,国外纪录片创作呈现出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即要求强化故事性,要有矛盾冲突,追求戏剧化,增强纪录片的审美愉悦。国外的很多纪录片大都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有向故事片靠拢的趋势。

(二)国产纪录片题材狭窄

目前,国产纪录片的制作水准与国际上先进的纪录片生产国相差无几,但题材多偏重于文献政论类,宣传属性较强,严肃的面貌与大众文化的轻松风格产生矛盾。而中国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作品又大多喜好反映边缘、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等题材,难以满足各阶层观众的需要。例如,1997年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不仅获得各种纪录片奖项,也获得了全国广泛的关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纪录片作品的镜头偏向于弱势群体。纪录片的题材要能关注主流的人群和社会,注重时代内容,反映民生理由。《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走红,与它表现了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三)缺乏观众与国产纪录片互动沟通的交流平台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业的纪录片交流平台,比如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中国纪录片论坛以及国内外的纪录片评选活动等,交流人群仅限于专业人士之间。中国目前还缺少能直接吸收观众声音的民间纪录片交流空间。随着网络的发展,民间性质的纪录片交流平台更适合利用新媒体开展。新媒体不受播出时间、地点以及播放数量的限制的传播方式能让受众准确地定位纪录片内容,能让纪录片人掌握观众的偏好,逐渐调整纪录片的样态,制作出更让观众喜爱的内容。

(四)缺乏优秀的纪录片人

纪录片具有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达真实的特点,纪录片制作人更应该是所拍摄内容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例如英国BBC自然历史部的不少自然题材制作人本身就是生物学博士和研究员,这使得纪录片的内容更科学、严谨,增加了纪录片的感染力。同时,为了能更多地吸引观众,纪录片人需要在叙述方式、技巧、风格、思维模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因而,纪录片的创作者一定是综合因素最全面的人,他们既要是好的记者、调研者、观察者,也须有好的文学素养,同时对摄像、音乐等领域都应有所精通。
以拍摄了世界著名纪录片《海洋》《迁徙的鸟》《微观世界》的导演雅克·贝汉为例,他在每一部纪录片拍摄之前都会花多年的时间对拍摄的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收集资料,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拍摄时会集合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最优秀的拍摄团队,力求做到还原真实及可看性。《微观世界》使用显微技巧拍摄,整个筹备时间长达20年;《迁徙的鸟》历时4年,耗资4 000多万美元论文导读:,600多人参与拍摄,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动用了一批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海洋》从筹备到完成,前后有7年的时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了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0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上一页12
,600多人参与拍摄,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动用了一批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海洋》从筹备到完成,前后有7年的时间,耗资5 000万欧元,动用了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0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