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新闻之花,在交流中盛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43 浏览:20678
论文导读:
【摘 要】采访主要靠的是交流。只有勤动口,多聆听,才能弄清新闻背景,才能还原事实真相。只有不厌其烦地提问,求解,才能更好地“写成、写活、写全、写深”新闻稿件,才能更真地表现人与事。
【关键词】采访 交流 写作
朱熹曾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就是只有源源不断地学习,为自己输送新鲜血液,知识储备才能够越来越丰富。学习,可以从书本中来,可以从社会实践中来,而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便是,从与人的交流中来。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交流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主要靠的便是交流。只有勤动口,多聆听,才能弄清新闻背景,才能还原事实真相,只有不厌其烦地提问,求解,才能更好地完善新闻稿件,才能更真地表现人与事,让广大读者通过我们了解城市里的大事小情。
随机应变 在交流中写成稿件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名新闻人,并不是所有的采访都是顺利的,在很多事件中,有些人并不愿意接受采访,而有些人则是想说却有心无力,可能是他不善于表达,也可能是记者理由提得不够有针对性。想要拿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和内容,顺利完成稿件,就必须懂交流,会交流。
记得参加工作一年多时,我采访了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的老人,但是老人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不愿意接受采访,几乎是问一句答一句,而且语言极其简单,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素材,这样的情况很不利于我组织稿件,看着老人抵触的情绪,我当时有些沮丧,但是随意一瞥,见老人书桌上放了一张他和一个男孩的合影,照片上的老人笑靥如花。我脱口而出:“这是您的孙子吧?跟我差不多年纪啊,他是工作了还是在上学呢?”老人立刻眼前一亮,兴趣十足,侃侃而谈他的孙子正在国外读书,非常优秀,非常孝顺等等,我便顺着老人的话接着问下去,这一个不经意的话题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老人也乐意接受了采访。这就说明,交流也要注意策略,注意情境,寻找突破口。
我在一次新闻采访的学习中听说了这么一个事例,某省一位记者曾谈到,他采访一位部队连长时,前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遇到本人了,结果对方却总不大开口说话,气氛一度很僵,他忽然想到那位连长平时爱琢磨训练器械,于是,他就问那位连长最近改善的一种器械效果怎么样,那位连长立即来了兴趣,与记者热烈交流探讨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记者因势利导,趁机提问,得到不少想要的素材,最后写成了稿件。
这一个个事例都告诉我们,寻找共同点,适当打感情牌,是新闻工作者在交流中必备的素质。新闻中的交流不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是需要感情,需要技巧,需要用心的。
多思多想 在交流中写活稿件
有的同行告诉我,几年的新闻生涯走下来,思想变的很僵硬,看待事件总是那几个深思方向,写出新闻多数就是那几个固定模式,这让他们觉得很苦恼。的确,当写新闻被束缚进一个无法跳出的套路里时,我们也是时候要认真反省一下了。
记得2008年10月份,我曾为一位号称“淮南一把琴”老人做采访,这位老人把他75年生涯中的60年都献给了京剧和胡琴。在采访过程中,老人非常详细地向我讲述了他从小如何开始接触京剧和胡琴,后来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不断取得的成就。我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整理完毕后很快就完成了稿件,然而,看着自己的成果,我却怎么都觉得不满意,因为稿件太过僵硬,完全是老人一生的浓缩版,没有看点,毫无新意。
于是第二天,我再次来到老人家中,在跟老人进一步交流和商量之后,我参加了老人自办的一次京剧联谊会,这次的采访过程是一次享受的过程,看着老人聚精会神地拉着京胡为唱者伴奏,脚还不时地点着节拍,他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低头冥想,陶醉的模样让人不忍打扰,仿佛那一板一眼的节奏和唱腔里,有着他的整个世界,我心里感慨万千。
联谊会一结束,我迫不及待地再次和老人聊天,此时心底对京剧的好奇感就如同泉新闻之花,在交流中盛开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水般汩汩流出,老人也更加高兴,就像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跟我谈起了京剧以及各种演绎京剧的乐器。这次的采访内容,不再是人生回忆录,而是糅合了京剧文化的肺腑之言,经过反复的修改,最后发表出的稿件既有新闻事件做支撑,又有国粹的文化背景做点缀,此时我发现,这样的稿件才是有灵气、有生命的稿件。这篇稿件后来也被多家网站转载,让我动力大增。
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我便经常运用这样的策略。我发现,这种交流方式尤其在写人物专访时特别适用,当遇到有亮点、有特质的人物采访,但是写出的稿件又缺乏新意、没有活力时,我便一而再再而三的“蹲守”,和对方天南海北地聊天,也许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型的稿件总会让我满意很多。
拓宽范围 在交流中写全稿件
写新闻稿,最怕的是不建全面,我在2012年2月采写过这样一篇稿件,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学生得知自己的高中女同学患上了重症,在与同宿舍好友说起此事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惊动了全系乃至全院的学生和领导,在领导的肯定下,学生们自发为这名素昧平生的女孩组织了三天的募捐活动。
募捐的第一天上午,我采访了相关的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了他们为这个女孩募捐的整个过程,寒冷的天气和刺骨的冬风没有让大家退缩,学生们的辛苦奔走,一块钱两块钱的爱心汇集,让素材慢慢丰富起来,感人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该采访的内容似乎都采访到了,可是大篇幅的稿件里却好像总是缺少灵魂般的点睛之笔。
我继续和学生们聊着天,当聊及这么多的传单印制出来也需要花不少钱时,一个负责人的话让我眼前一亮:“没花钱,复印店的老板看到我们写的内容,说免费为我们赶印几百份,当是他献爱心。”我瞬间惊了,也喜了,虽然这是小小的细节,却恰恰就是我需要的点睛之笔,我继续追问下去,原来捐款的人不只老师、学生,还有在校园里晨练的爷爷奶奶,连宿舍楼的管理员阿姨拿出钱塞进他们手中,论文导读: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心。新闻之花,在交流中盛开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上一页12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心。新闻之花,在交流中盛开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