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微博亚文化环境对用户传播信息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77 浏览:23460
论文导读:二、社会认同理论微博的发展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差距,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个人独立性同时得到加强。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网络社会的认同理由。学者泰费尔等人认为,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来自于个人对自己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的认识。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会产生内群体偏
摘 要:微博具有天然的“亚文化”环境,这对微博信息传播有一定的影响。社会认同理论是研究社会群体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是有关个体在社会中定义自己、判断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做出行为选择的理论。人们通过社会分类、比较、认同和积极区分实现社会认同,而微博中,用户围观信息、转发信息、发布信息由分别对应了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微博中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亚文化;信息传播;社会认同
1672-8122(2014)08-0020-02
微博中一直被视为经典的“鸡汤”段子,近期却成为了网民们的调侃对象。“只要是石头,到哪都不会发光”、“又一天过去了。今天过得怎样,梦想是不是更远了?”……人们在玩笑调侃中热情地分享各种相似的“反鸡汤”段子。这些段子大多由经典的“鸡汤”改造而来,但比原来的“鸡汤”更加精辟、有趣,而且更让人觉得贴近现实。就是这样,“反鸡汤”段子一度成为了微博中热门话题。根据新浪微博的话题统计,共有43万人参与了“反鸡汤”段子的话题。“反鸡汤”段子的流行与微博自身的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在微博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就为非主流的亚文化的诞生和传播创造了土壤。本文试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分析,微博的亚文化环境对用户传播信息的影响。

一、微博具有天然的“亚文化”环境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亚文化”是指区别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亚文化群”是指处于非主流的、从属的社会地位上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区别于主流群体的诸多明显特征(如偏理性、边缘性甚至挑战性)以及特殊生活方式。概括的说,“亚文化”就是指社会阶层结构框架里不断出现的、带有一定“反常”色彩或挑战性的新型社群或新潮生活方式[1]。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会就具有浓厚的“亚文化”特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传统媒体在民众利益诉求和话语表达上表现出“缺位”的状态,人们的不满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有效纾解,进而变成了“信息无奈”甚至是“政治弱势”微博亚文化环境对用户传播信息的影响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而微博的出现恰好为这种不满情绪的表达提供了“借机发泄”的平台。那些有着“相对剥夺感”的人们,利用微博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在抵制“剥夺感”的共同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社区。因此,微博具有天然的亚文化特性,而微博上信息的传播相应地显示出这样的特性。
微博的“亚文化”具体表现之一在于原创性流行词汇的传播。2013年,“我伙呆”、“喜大普奔”、“内什么”、“臣妾做不到”等网络流行语,寄托着网民们传播另类文化、形成小圈群体、引起大众关注的渴望。这些流行语大多为网友原创,通过与一些特殊事件的结合、在微博上流行,表达着网络“草根”阶级对非主流文化的追捧。这些词语不光在微博、贴吧中出现,就连在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中也开始频繁使用。网络原创的、非主流式的流行语的传播,证明了微博具有天然的“亚文化”的特征。此外,个人微博、个人主页的流行也是微博“亚文化”的表现。微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个性来装扮主页、发布状态、上传照片、转发评论,同时关注着他人。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网友们通过犀利的言语标新立异,争当“意见领袖”,并借助就转发次数、评论跟帖来或者别人的评价。人们积极经营着自己的“个人主页”,通过“发感想”、“晒幸福”、“求点赞”的方式彰显着自己的个性。这种“个人主页”、“个人微博”引发个性的张扬也是微博“亚文化”的表现。

二、社会认同理论

微博的发展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差距,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个人独立性同时得到加强。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网络社会的认同理由。
学者泰费尔等人认为,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来自于个人对自己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的认识[2]。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会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积极地自尊来自于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3]。社会认同由三个基本历程组成:类化、认同和比较。类化是指人们将自己编入某一社群;认同是认为自己拥有该社群成员的普遍特征;比较是评价自己认同的社群相对于其他社群的优劣、地位和声誉。人们通过这一过程提高自己的身价和自尊[4]。本文认为,此理论也适用于网络社会中的认同理由。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其中的成员不能有效定义自己的身份,因而人们依赖于社会对某些网络组织(或称“群”)的观点来定义自己,以及与外界的关系[5]。因此,社会认同理论有助于解释网络信息传播的心理机制。

三、社会认同理论下微博用户的信息转发行为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谈到:“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制约文化。[6]”微博——这个具有天然“亚文化”环境和反主流特征的网络社会,对“亚文化”信息具有明显的偏好倾向,在社会认同理论的作用下,这种“亚文化”环境对用户转发信息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围观“亚文化”信息——进行社会比较、分类的过程

网络围观是一种特殊的舆论监督形式。在微博这个特定的信息场域里,人们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与其他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们共同形成集群声势,这就是网络围观现象。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来看,围观信息正是人们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分类、挑选自己所要归属的“群体”的过程。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比较、分类是个体根据自己关于社会的认知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比较与分类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但会形成他群体、我群体的认识,也会形成对我群体的认同与积极评价、他群体的消极评价。泰纳提出的“自我归类理论”,也认为人们会自动地将事物分门别类,将他自动地区分为内外群体,并将自我也纳入这一类别中[7]。微博上,各型各色的话题、讨论小组、讨论群、同城活动应接不暇,在海量信息当中,人们经常会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加入话题的讨论,与其他参与讨论的人们共同形成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和自己相同立场论文导读:
和观点的人,也有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点的人,由此人们找到了“心灵上的归属”。然而,微博中的热门话题就有明显的“非主流特征”,比如2014年5月11日的十个微博热门话题中,就包含五个“非主流话题”,分别是“自己的第一个网名”、“闺蜜如何抢走我的男朋友”、“老妈口头禅”、“吐槽飞机餐”、“随手拍嘟嘟嘴”[8]……在这种“亚文化”环境中,人们参与的话题也往往呈现“亚文化”特征,这对人们在微博上转发信息、发布信息都有一定的影响。微博亚文化环境对用户传播信息的影响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整理提供,如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