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新闻传播中受众逆反心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23 浏览:143208
论文导读:众间的沟通交流,真正使受众了解媒体运作,揭开不必要的神秘面纱,消除受众的抵触情绪。(二)合理利用受众逆反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对传播媒体也不是只有单一的阻碍和破坏作用,合理的利用受众逆反心理进行传播,会使得媒体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媒体可以通过适当地树立“反对派”,以合适的反面意见和错误理论来诱发一定程度
【摘要】新闻传播媒介发展至今,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变化,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受心理变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由于受众的普遍好奇心理和因媒介的不当传播活动而导致的媒介公信力下降,受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出现了逆反心理,导致媒介传播效果不佳,舆论环境混乱,甚至出现舆论逆潮,威胁到社会和谐安定。本文就将通过研究受众的逆反心理,调整媒介的传播策略,使受众认同传播内容,最后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播关系,受众心理,媒介引导
自20世纪60年代受众中心论被提出之后,受众正式从被动的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选择信息,随着新闻传播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接受心理对传播的最终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由于受众的普遍好奇心理和因媒介的不当传播活动而导致的媒介公信力下降,出现了受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接受传播过程中采取与媒体传播愿望相反的态度的一种倾向,传媒的传播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众的接受心理。由于受众的普遍好奇心理和媒介的不当传播活动导致的媒介公信力下降,受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出现了逆反心理,导致了媒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理想目的,甚至出现完全与传播目的相反方向的舆论逆潮,破坏了传播环境。

一、 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情感逆反

我们来分析一下受众的情感逆反,受众的情感逆反主要是表现于受众的内心活动和对媒体的情感态度,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逆反心理表现,也是行为逆反的内在基础。
1.怀疑心理,是对媒体发布的信息的内容、背景、要素的怀疑,是基于对媒体的一种不信任。
2.厌烦心理,是认为媒体有意传播不需传播的内容,不仅仅厌烦传播内容,对传播者也感到厌烦,是基于对媒体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厌倦。
3.批驳心理,认为媒体传播内容错误,对媒体传播观点不赞同,是基于对媒体的一种不满意,表现为对媒介传播的观点表示公开的不赞同,并自己寻找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4.颠倒心理,受众认为传播媒体颠倒是非,是基于对传播媒体的极端抵触,表现为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相反的方向进行活动,走向媒体传播目的的对立面,是最坏的逆反心理表现。

(二)行为逆反

受众对媒体的情感逆反心理是较为内在的,柔性的表现,受众的行为逆反现象是在逆反情绪引导下的一种外在表现,受众的逆反行为和逆反情绪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受众的逆反行为是受众逆反情绪累计的质变的结果,相对于受众的情绪逆反,受众的逆反行为对社会舆论环境的破坏性更大:
1、受众对媒体的质疑会使得媒体的公信力进一步下降。传播媒体是将客观事实以一种主观性的传播形式传向受众,靠的就是传播媒体本身的可信度和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媒体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即使内容再真实,传播效果也不会达到传播期望。
2、受众对媒介传播内容的拒绝接收,使得传播效果无法体现,使得整个针对受众的传播活动变得毫无作用。
3、受众对媒体传播信息的反驳则会导致舆论反阵地的形成,但是过多的反对意见会导致舆论环境的混乱,使得中立受众对媒介的信息理解出现混乱,媒体的理想传播效果面积被压缩。
二、 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后果。首先引起的也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媒体传播效果下降,无法达到理想传播效果;其次,受众的不理想接受态度也会导致对媒体行为的质疑,导致媒体公信力和威信下降;再次,会引起受众接受环境的混乱,中立受众不知道该相信谁,逆反心理导致的一系列逆反行为的出现,使得舆论反阵地的产生;最后,会产生舆论逆潮,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三、解决受众逆反心理的措施

(一)媒体需要做出一些列的传播措施调整来预防受众逆反心理的出现。1.媒体本身要提高本身在受众心中的可信度,这就需要媒体在传播活动中增强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信息虚假或错误的情况,提高媒体在传播活动中的可靠性和受信任度。
2.不但要提高媒体在传播活动中的信赖度,也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在受众心中的形象,这就需参与传播活动的从业人员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自我提高,摒弃单向传播论、钱本位思想等落后病态思想,学习先进的传播理念和传播形式,减少传播失误出现。
3.改善传播形式,使传播内容变得灵活、易懂,便于受众理解接受,尽力消除受众的理解错误,对同一传播内容,以不同角度、不同立足点进行分析和传播,使得传播内容有新意,有看点,同时也要使得传播内容尽量简单明了,直达中心,尽力消除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传播误解。
4.媒体要对其在传播活动中与受众的地位观念方面进行调整,放下高高在上的创造者姿态,真正把受众的接受喜好和需求作为信息取舍的基准,加强与受众间的沟通交流,真正使受众了解媒体运作,揭开不必要的神秘面纱,消除受众的抵触情绪。

(二)合理利用受众逆反心理

受众的逆反心理对传播媒体也不是只有单一的阻碍和破坏作用,合理的利用受众逆反心理进行传播,会使得媒体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媒体可以通过适当地树立“反对派”,以合适的反面意见和错误理论来诱发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受众通过大脑的自我深思和反省,最后得出与传媒期待相适合的接受态度,从而达到媒体的传播目的。
结语: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受众的地位一再的被强调,受众的接受态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受众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中的病态心理现象,阻碍了传播活动的进行和理想传播效果的产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进行了分种类阐述,并推测了其产生的消极后果,也对其产生的媒介理由和受众主观理由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的受众逆反心理发展目前状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减少受众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作用,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受众逆反心理进行传播活动的几点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介绍,可以使得人们更清晰的了解到受众逆反心理的基本情况,从而在今后的传播活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开,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达到媒体的传播期待。
作者简介:柳霞(西昌学院文教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柳霞(1981年2月),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郝论文导读:,莱阳265231)万学礼(1989年3月),男,汉族,山东莱阳人,西昌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学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上一页12
鹏飞(沁阳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河南,焦作454550);郝鹏飞(1991年9月),男,汉族,河南焦作人,西昌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学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万学礼(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莱阳265231)
万学礼(1989年3月),男,汉族,山东莱阳人,西昌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学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