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588 浏览:34833
论文导读:
摘要: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监督约束环境行为。在主体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和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传播会出现舆论场域异化等困境和理由。为此,应从主体培育、制度建设和环境优化多角度进行治理,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培育社会绿色环保舆论,推动环保传播有效发展。
关键词: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媒体;公众
1003-0751(2014)03-0172-05
随着当前生态环境理由的日益恶化,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与“和平”“发展”一样,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时代主题①。20世纪90年代,环境治理的过程存在政府和市场失灵的理由,客观上,需要一种新的力量介入②。在这样的情境下,传媒引领下的环保传播成为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计划。环保传播是以具备环境关怀的媒体为主体,以环境事件和环境知识与信息为内容,通过报道、广告和事件等方式来引发公众参与,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培育社会绿色环保舆论,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的传播活动。它试图在公民社会构建起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尺度的舆论场域,在该场域中环保知识与理念能够得到有效传播,环境危害行为能够受到环境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规制,形成全社会监督环保事业的“无影灯”。
早期环保传播属于以媒体为本位的环境新闻报道范畴,主要依靠具备环境关怀的良知媒体,通过揭露环境理由和环保宣教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传播环保理念与知识。伴随环保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环保传播开始向以媒体和公众二维本位的环保传播社会运动转变,形成了全民参与式的环保舆论场域。除传统功能外,环保传播通过场域舆论压力并引发具体活动与事件,具备了约束环境危害行为、监督与规制环保过程的功能。同时,在新的条件下,环保传播会出现舆论场域异化等困境和理由。为此,探寻新条件下环保传播的新情况、新理由,通过研究环保传播及其舆论场域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完善环保传播的治理路径,对于推动环保传播有效发展,实现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作用。

一、溯由来: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的产生语境

环保传播从以媒体为本位的环境新闻报道范畴走向媒体和公众二维本位的环保传播新社会运动,其产生不无其深层逻辑。从主体上看,媒体自身传播技术的变革是核心动力;从客体上看,环境理由的严重性与公共性属性是客观基础;从对象上看,公众公民意识与环保意识的觉醒与提高是重要前提。

1.核心动力:媒介传播技术自身的变革与发展

随着以交互、开放、共享为显著特征的Web2.0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一大批新媒体开始崛起,环保传播技术与手段迎来新的变革与发展,为互动舆论场域的产生提供了核心动力。一方面,媒体借助新媒体能够迅速掌握一手信息与资料并准确、及时将环境事件与信息向公众输送,通过相关交互手段了解公众反馈形成有效互动,组织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平台。另一方面,公众能够通过新媒体生产公民新闻,进行与媒体同等行为主体的自我环保传播,新技术将素不相识的公众凝聚到一起,使得环保传播中民众的力量势不可挡③。

2.客观基础:环境理由的严重性与公共性属性

我国环境理由是历史遗留与当下生产活动的双重结果,随着时间推移,环境理由开始由局部向全国恶化,全国各大城市爆发的严重雾霾空气污染现象便是最好佐证。环境理由的日趋严重使得社会各界的受害认知增强,环境理由的危害人人皆知。同时,生态环境理由本身是一种社会公共理由,环保传播作为一种解决环境理由的一剂良方,应以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为宗旨,体现环境社会性话题④,因此,环保传播营造一种互动式的舆论场域成为必定。

3.重要前提:公民意识与环保意识的觉醒与提高

环保传播对环保理念与价值的践行培育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而且自身的公共性与公益性则培育了公众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逐步觉醒与提高使得每一个人具备更为强烈的公共精神,人们开始关注并试图解决超出私人范畴以外的公共理由,而环保意识则强化了公众的环保诉求与认知,公众开始成为环保事业的主动践行者。公众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提高使得公众不再局限于环保传播的接受者,也成为环保传播积极的行为主体。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时代变化使得仅仅停留于对环境理由的报道与呈现已远远不够。环保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以生态文明价值为尺度,以绿色环保为核心主题,以公众参与为主要动力的环保舆论场域,培育公众的主动环保意识与行为理念,运用广泛的公众舆论来传播环保知识与理念,借助公众舆论压力来制约任何危害生态环境、不利于环保事业的行为。

二、揭“内幕”: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的内在逻辑

时代条件的变化使环保传播由媒体本位的环境新闻报道向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新社会运动转变,其最终目的和功能就是在全社会形成环保舆论场域。在该场域中,媒体通过环保知识宣传普及、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维护、环保行动示范来引领与培育环保舆论,而公众则通过自我传播、视野制约以及舆论监督来产生与维护环保舆论,二者相互依存,交互推动,致力于环保传播事业,形成良好循环的环保舆论场域(见图1)。全民参与式的环保舆论场域能够通过广泛的参与实现环境信息流与环保理念与知识信息流的有效传播,并向外输出社会舆论压力来约束环境危害行为,监督与规制环保过程。
图1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舆论场域构成图

1.环保传播舆论的媒体培育与引导

环保传播是传媒与环境生态两种公共性的交汇⑤,媒体作为公共信息平台,理应承载环保传播的主体责任。在环保传播引发舆论的实践过程中,具有环境关怀的媒体通过对环境理由与环保的关注、报道以及具体的环保行动来引发公众参与,培育与引导环保舆论场域,具体表现为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护以及环保行动的示范与组织。环论文导读:同时,非理性公众环保舆论所表现的急功近利将会使环保传播过于功利性,所营造的舆论会产生“漂绿”等“伪绿”生态文化,环保成为追逐利益的保护外衣。而在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的整体作用下,媒体同样受到公众的非理性的影响,加上诸如商业利益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媒体在从事环保传播过程中对公众舆论产生错误的培育与引导,反过来强化公
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就是媒体通过传递环保信息、报道生态环境事件和目前状况来普及公众环保知识和提高公众生态目前状况的认知度,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媒体的环保知识普及宣传能够使公众的环保诉求日趋理性化。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护就是在新闻报道和具体的实践中媒体通过提倡什么是正确的生态环保、什么是对生态文明的破坏、什么是生态文明的进步等一系列价值判断信息,建立和维护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使公众形成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文明价值体系和规范在公众心中的形成将强化公众的环保诉求,使其内化为稳定而自主的行为与价值规范,明确作为或不作为何种行为,使诉求置于生态文明的规范下。环保行动的示范和组织产生于媒体环境关怀的外显化。一方面,媒体通过践行环保理念与行为向公众提供典型与示范,与公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媒体凭借自身社会资本组织环保活动,引发公众参与,提供公共参与平台,在实际的环保行动中实现环保理念与知识的传播。

2.环保传播舆论的公众制造与维护

环保传播舆论是公众集体一致性观点、态度与信念的集合体,公众始终是舆论的主人。在环保传播舆论的形成中,公众是决定性力量,他们通过自我传播、“视野制约或制约”和舆论监督来制造与维护舆论场域,以集体的社会舆论与道德压力规制不利于环保的理念与行为。公众的自我传播即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和人际传播等途径来进行环保传播、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过程,公众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行环境信息的自我获取和交互发布,及时有效发现环境理由,传递环保理念与知识,成为环保传播媒体以外的重要信源,同时,自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引发最广泛的有效参与,可以制造强有力的舆论压力,决定环保传播的广度,推动环境理由的解决。“视野制约或制约”在传播学中用来指涉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即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⑥。但从另一方面说,媒体的报道和新闻来源于现实,是社会舆论的集中表达,加上自媒体的产生与壮大,公众的环保舆论将影响甚至决定媒体环境关注的焦点,进而影响到当前环保事业关注领域,决定环保传播舆论整体实现的深度。公众的舆论监督则是通过公众集体的舆论压力对环保传播的相关理念与行为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正确性进行审查,决定环保传播舆论整体的限度,使环保传播的整体舆论朝着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解困境: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的异化

环保传播的舆论场域营造了良好的环保舆论氛围,为我国环保事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舆论环境,夯实了公众心理基础。但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下,舆论场域的异化及其产生的“漂绿”、环境件等将不利于环保传播,危害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的形成和环保事业的开展。

1.环保传播舆论异化的内在逻辑

从本质上看,环保传播有利于社会生态文明进步,能够为环保事业整体扫除理念和观念障碍;但在非理性的情况下,环保传播整体过程会出现偏差,实际行动事与愿违,环保舆论场域产生异化,无法产生有效舆论或所形成的舆论产生负效应,最终不利于甚至阻碍环保事业的整体发展。从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形成的内在逻辑看,异化的产生仍可从媒体与公众两大核心主体分析。一方面,公众的环保诉求与行为并非绝对理性,所产生的环保期望与实际结果并不一致⑦。以2012年主要环境件为例(见表1),在事件中,公众的环保期望及其产生的舆论都源于对生态污染理由的理性深思和抉择,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演变成了冲击公共部门等妨碍公共秩序的非理性行为,显而易见,最终的结果是对社会的不利和危害。这种非理性环保期望与舆论将媒体真实环境关怀转移到群体事件等社会冲突上,环境理由受到忽视,环保舆论无法形成。同时,非理性公众环保舆论所表现的急功近利将会使环保传播过于功利性,所营造的舆论会产生“漂绿”等“伪绿”生态文化,环保成为追逐利益的保护外衣。而在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的整体作用下,媒体同样受到公众的非理性的影响,加上诸如商业利益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媒体在从事环保传播过程中对公众舆论产生错误的培育与引导,反过来强化公众环保诉求与行为的非理性状态。最终,二者的交互影响使环保舆论场域产生负面均衡,环保传播整体舆论氛围将持续受到侵蚀,不利于甚至危害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环保事业的整体进程。
表12012年环境件内容分析简易表
时间地点主题主要诉求方式负面影响7月江苏启东反排污入海游行、
冲击公共部门爆发群体事件7月四川什邡反钼铜项目游行、
拥堵公共场域爆发群体事件10月宁波镇海湾反“PX”项目游行、
拥堵公共场域妨碍公共交通

2.产生异化的可能因素

当下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异化所产生的困境并不是偶然,是若干因素影响下的直接结果,具体包括主体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见表2)。主体自身因素就是环保传播主体媒体和公众自身的缺陷而可能造成的异化。媒体方面,包括媒体及其人员职业素养和环保专业素养低下、媒体独立性弱以及自律性差等因素;公众方面,包括环保知识体系的不健全、公民组织发展差、环境价值不稳定⑧和个体人口统计学特征⑨存在缺陷等因素。主体自身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加强其他因素对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异化的效果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制度因素就是由宏观制度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异化。具体包括社会诉求机制不畅通、媒体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环保传播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⑩等因素。制度因素是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异化的核心因素。环境因素具体包括社会整体舆论环境的不稳定以及社会冲突因素普遍存在两大因素。
表2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异化产生的因素
一级因素指标二级因素指标因素指标主体自身因素媒体因素公众因素职业和环保专业素养因素媒体独立因素自律机制因素等环保知识体系因素公民组织因素环境价值因素个体人口统计学因素制度因素社会诉求机制因素媒体监督机制因素环保传播规范等法律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整体舆论环境因素社会冲突因素
注: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是建立在大量理论分析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的理论假设,其实证研究将在论文导读:
今后继续进行。
这些因素是环保传播出现困境与异化的主要理由。只有解决好这些理由,环保传播才能营造良好的舆论场域,在全社会夯实生态文明价值观基础。

四、除弊病: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的治理路径

综上所述,当下环保传播由过去媒体本位为主的环境新闻报道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为主的环保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具备强有力的环保舆论压力的场域来传播环保,规制环境危害行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传播营造的舆论场域产生异化,无法实现真正目的甚至阻碍环保事业的整体进程与发展。因此,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真正发挥环保传播舆论形成的积极作用。

1.主体培育:培养绿色责任媒体与新型生态公众

高素质的媒体和公众能够大大增加防止环保传播出现理由与异化的可能性。媒体的建设就是要建设负责人的媒体。首先,应提高媒体的回应力,各媒体应按照地域、专业分工原则建立沟通网络与信息共享机制,整合环保传播媒介资源,以了解当前环境理由与环保舆论目前状况的整体发展态势,作出及时有效的媒体回应与关注。其次,应规范媒体的理性引导,各媒体应与环保NGO和高校等组织通力合作,切实提高媒介人员的环保意识、环保专业知识水平和法制意识,通过自身独有的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肩负起引导环保传播及其舆论理性发展的责任,在全社会塑造一种理性的绿色环保舆论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引导应把握好临界点,一旦超过该临界点,很有可能因媒体力量的集中强大而压制、操纵舆论,从而使环保传播成为追逐利益的保护衣。再次,应推动媒体的独立性,重视加强媒体组织和资金的独立性,通过政府、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形成媒体环保传播专项资金以弥补环保公益属性的先天缺陷,防止媒体的环境关怀遭受商业利益的入侵。最后,应完善媒体的自律性,以媒体行业协会为主体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相互制约“漂绿”等虚假或错误环保传播行为,制定行业相关条例与规范,对虚假环境关怀的媒体实行行业性惩罚,最终构建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媒体组织。环保传播舆论场域: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