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对外传播如何讲故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29 浏览:58061
论文导读:长期的新闻实践中,许多媒体形成了各自独有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如新华体、央视体等,特别是在时政报道上条条框框多,字数有限制、口径有规定,套话不能少,过门不能丢,如果这些对内报道原封不动地用来对外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能被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在国际传播格局西强我弱的情势下,要想把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就必须切实转变
对外传播的舞台在国外,对象是西方受众,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对外说明和介绍中国,可以深化认知认同,强化入脑入耳,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从这个作用上说,讲故事、讲好故事是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硬道理。
贴近受众,讲凡人故事
在舆论宣传中,中国重视团队、集体和宏观概括,西方则更偏重于个体表达和细节描述。在西方受众看来,越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事,就越真实可信,深入人心,传播效果自然会更好。对外传播归根结底是做“说服人”的工作,若想说服西方受众,就必须善于讲凡人的故事,以故对外传播如何讲故事?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事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娓娓道来中实现传播意图。近年来电视台组织的凡人善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寻找民间最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孝心少年等最美系列活动,以及走基层特别节目等,给足了平凡人镜头,以凡人故事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世闭幕式上,没有长篇大论地讲中国举办世的重大作用和历史影响,而是以“温情故事”进行叙述。面对各国宾朋,在四千余字的主旨演讲中他动情地讲述了多个“小人物”的平凡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叫山田外美代的日本老人,人称“世博奶奶”,在世举办的四年前她就来到中国,为参观世探路,几年中往返中国18次。世开幕后,她购买了183张门票,世博园中每天都会出现她的身影。中新社曾有评论称这次演讲“刷新了话语方式”,比生硬宣讲更能打动人,让西方受众记忆犹新。
在军事对外宣传中,我们常常需要讲清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要想表现这一主题,不妨从基层官兵的感人故事入手。比如,2008年我国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全军和部队官兵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州日报》在报道这一重大事件时,刊登了一幅图片“站着睡着的士兵”:4名战士因劳累过度,穿着雨衣,相互依偎着靠在一起打盹休憩。“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张照片感动了无数人,许多人甚至在网络上发起寻找这4名战士的活动,军委领导专门指示把这张图片印制成对外宣传的明信片赠送给国际友人,其宣传效果并不逊色于滚动播出抢险救灾的宏大场面。
转变话语,讲动情故事
“内外有别”,是对外传播中被普遍认同的一个原则。然而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许多媒体形成了各自独有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如新华体、央视体等,特别是在时政报道上条条框框多,字数有限制、口径有规定,套话不能少,过门不能丢,如果这些对内报道原封不动地用来对外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能被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在国际传播格局西强我弱的情势下,要想把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就必须切实转变话语体系,遵循西方受众的风俗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让更多的西方受众在听中国故事中了解中国,亲近中国,支持中国。
总书记提出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而所谓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让中外受众都能听得懂,听得进。讲故事无疑是赢得中外受众共鸣的最佳传播方式。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接见中外媒体记者时的演讲,被国际舆论公认为是“一次最好的对外传播”。一位在现场的中国记者评价,的讲话“务实、亲切、自信”。活动结束4个小时后,英国路透社在报道中写道:“习的讲话通俗易懂,表现非常放松。”在现场采访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注意到了这里“人性化的表述”,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的演讲受到了赞扬,很多人喜欢他更加‘非正式’的遣词造句。”抛弃了官语的亲民体系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接受标准,这样的“开场白”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中国形象。在随后的密集国事出访中,用讲故事的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声音,比如2013年3月他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说:“有一对中国年轻人,他们从小就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了非洲,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后来他们结婚了,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在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他们背上行囊来到了坦桑尼亚,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塞伦盖蒂草原的壮美。回国后,他们把在坦桑尼亚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博客上,得到了数万次的点击和数百条回复。他们说,我们真的爱上了非洲,我们的心从此再也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个故事一下子增加了中非民众的亲近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热爱,传播了中国对发展非洲关系的重视。
寓意深刻,讲哲理故事
就对外传播而言,讲故事不是单纯为了消遣和娱乐。传播本身是有政治属性的,其目的是为了传递观点、表达立场、阐释主张。西方受众长期受西方传播模式的浸染,他们对那些居高临下、正襟呆板的单向传播非常反感。太过“显山露水”的政治传播,会被他们视为“政治宣传教化”而拒之门外,无法达到传播效果。这就要求在对外传播中精选故事、巧选故事,把想要“告知”的内容隐含在故事之中,让受众在聆听“欲知”故事中接受我们的思想观点。
好故事一定要富有哲理,寓意深远。七届二中全会上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在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要搬掉压在自己头上的两座大山,不管面对的困难有多大。习总书记在各种国际场合非常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政策主张,他在印尼国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两国人民就克服大海的阻隔,打开了往来的大门。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这样的讲述一方面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消除了异国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暗示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中方希望两国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故事的选取也是有技巧的,好故事就像是伊索寓言,无需多么高深与晦涩难懂,关键是要能代表我们的观点立场,形成有力的支持。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并在清华做了演讲。这次演讲给清华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朴槿惠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做了开场,她在演讲中回忆自己青年时期的痛苦经历论文导读:陷入了一段痛苦的时光。那时她拜读了很多书籍,对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一个结合自身和访问国文化的小故事就为其下面提出韩国梦和中国梦一致的观点做好了铺垫。如此巧妙隐含观点立场的故事就是能够提升外宣效果,形成正面舆论的好故事。巧借平台,讲本土故事当今世界的国
时提到自己本来的梦想是钻研电子工程,但是失去母亲和父亲后,陷入了一段痛苦的时光。那时她拜读了很多书籍,对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一个结合自身和访问国文化的小故事就为其下面提出韩国梦和中国梦一致的观点做好了铺垫。如此巧妙隐含观点立场的故事就是能够提升外宣效果,形成正面舆论的好故事。
巧借平台,讲本土故事
当今世界的国际话语权掌握在西方手中,而西方受众对本土广为流传的通俗故事更加熟知和青睐。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如果把中国立场与西方本土故事巧妙结合起来,以“本土化”的表达激发更多共鸣,势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这应成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遵循。
2013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引起中韩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我40余个驻外大使先后于驻在国主流媒体发表文章、接受访谈,对安倍“拜鬼”行径进行批驳抨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发表文章,评述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如同《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哈利波特》这部小说在西方有很高的知名度,影响十分广泛,“伏地魔”这个人物一度肉身被摧毁,但借助藏匿于其部分灵魂的“魂器”,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刘大使借此比喻日本在右倾化道路上“狂奔”,日本的军国主义有复活之势。这样一篇“接地气”的文章,得到了世界的共鸣,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在国际社会有效扩大了我方声音。有英国读者评价道,这个比喻如此贴切和通俗易懂,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立场。英国电视、电台主持人和记者也认为,将日本军国主义比作伏地魔极其生动形象,很有穿透力。